“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开展 规模和规格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古籍展览之最
展览吸引了许多业内专家与市民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 王舜天 摄
晨报讯(记者 高巍)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半部手稿、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本文献《诸佛要集经》、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
昨日上午,“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古籍特展,参展单位空前,参展古籍数量空前。
主办方介绍,本次特展以展示珍贵古籍为主,展出的140余种珍贵古籍主要是从省内3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保存的150余万册古籍中精选而出的,其中绝大部分已入选国家级或省级珍贵古籍名录,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古籍书写、印刷及装帧的形式、特点、风格,以实物形式再现了我国古代书籍的发展历史。
此外,被国家图书馆列为“四大专藏”的《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六部国宝级珍贵古籍也为了此次特展首次抵沈展出。
在昨日的现场,主办方特意安排了雕版活字印刷工艺的真人演示,以让参观者形象地了解到古代刻印书籍的方法。省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在现场以浆糊等工具展示了古籍修复工作的整个过程。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人们更了解古籍,激发全社会对古籍保护的热情。据悉,展览将持续到本月31日。
■深度揭秘
《聊斋志异》半部手稿是省图镇馆之宝
我省现存古籍文献数量约150万册左右,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是古籍藏书大省,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省图书馆还藏有一个比较特别的“镇馆之宝”,就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半部手稿。
蒲松龄是清初时山东人,《聊斋志异》一书的写作历时40余年。临终时他嘱咐其儿孙“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这部书于是在蒲松龄去世的50年里一直没有刊布,只有抄本流传,蒲松龄的手稿也一直存放在蒲氏家祠。大约在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介人因与家族发生争执,便携带《聊斋志异》和《杂著》等几种手稿远走东北定居沈阳,此后传给其子蒲英灏。
光绪二十年(1894)蒲英灏供职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依氏得知蒲藏有《聊斋志异》稿本便希望借来看看,蒲于是就先借了他半部,打算阅后再借他另外半部。没想到这期间依氏有事进京,并且一病不起最后去世,那所借的半部《聊斋志异》手稿从此就下落不明了。
后来蒲英灏第五子蒲文珊将手稿捐给政府,转交东北图书馆即辽宁省图书馆收藏至今。本报记者 高巍
(原标题:半部《聊斋志异》手稿 昨日辽博“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