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被世界艺坛奉为最大展会之一的威尼斯双年展即将于6月1日至11月24日迎来其第55届。随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公布其国家馆方案后,中国馆也于近日公布了此次参展的“国家队”规模。其中策展人由央美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微博]担任,而其参展方案则是由何云昌、缪晓春、王庆松等七位中国艺术家用多种艺术形态呈现的“变位”之景。
昨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王春辰称,这七位艺术家的组合能象征性地代表中国文化的多样状态。
总策展人邀艺术家搭“百科全书式宫殿”
总策展人意大利人马西米连诺·乔尼为本届双年展定下了“百科全书式宫殿”的主题。
乔尼的设想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意裔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利迪的设计理念。该概念描绘了百科全书式宫殿是一座虚构的博物馆,汇集了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从轮胎到卫星。尽管奥利迪的设想从未实施,但这种对世界文明愿景的奇思异想,在人类进程中从未缺席,“这是一个搭建在知识与疯狂、图像与想象之间的疯狂梦想。”乔尼称,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希望展现一种如百科全书式宫殿般的当代艺术与历史传统的融合,并提升“百科全书式全面涵盖包容所有知识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一认知。
中国馆策展人用“变位”解读中国社会
2005年以来,中国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有了自己的国家馆。昨日记者获悉,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将由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率队。他将率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王庆松、张小涛七位中国艺术家前往威尼斯。
王春辰告诉记者,总策展人引用了汉斯·贝尔廷等图像人类学学说,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运用图像文明构成的,由此是一部图像的文明史。王春辰称,以“变位”去展现当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能与总主题产生呼应,同时也强调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记者注意到此次王春辰选择的这些艺术家中,影像和多媒体艺术家居多。对此,王春辰告诉记者,作为策展人也需要考虑如何驾驭空间的问题,鉴于中国馆内有油罐等的现状,便需要大的图像来驾驭,类似视频及投影等。
■ 解读“变位”
“变位”来自英文“transfiguration”,其词根包含“形象”,本身就与图像文明结合。“变位”这个概念能解释整个当代文化系统的转型和改变,类似杜尚的小便池之类便引发了很多关于“这为什么是艺术”的争论,这都是人们对事物变化的改变。而在我的构思中,“变位”与中国文化也有一种内在的吻合,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爻变之说,由此不仅能与“百科宫殿”这一总主题呼应,也能强调中国社会中各种形态的变化。
■ 面对质疑
面对此次入选艺术家有些不为公众所知的质疑,王春辰称,选择这些艺术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段时间正在关注他们,与其有名与否无关。类似胡曜麟其基于对中国文化社会变迁做了大量的收藏保护及复制性工作,表现了一个人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我只能说这些艺术家象征性地代表中国文化的多样状态。”
口述:王春辰(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