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广州又增添了一个艺术欣赏与交流的空间艺壹仟艺术区在海珠区琶洲保利世贸揭幕,正式向广州市民开放。作为开幕首展,“自然与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著名画家美术作品展”展出了出自列宾美术学院15位画家之手的超过150件油画及粉彩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牛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柯夫工作室,曾主编出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选》,并被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称号,他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现实主义艺术为俄罗斯艺术代表,对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美术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列宾美术学院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至今坚守传统的现实主义学派,也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介绍说,这次展览中展示的作品经过仔细挑选,是俄罗斯写实主义油画传统发展到21世纪面貌的代表性展示。同时,由于多位画家主要师从于俄罗斯著名画家梅列尼科夫,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比较鲜明的装饰性与象征性风格,与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有所差异。
背景: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体系至今影响中国
王铁牛介绍说,在二十世纪初期,油画进入中国,大体是通过留法学生和留日学生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油画在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没有建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在“全面向苏联学习”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大量的苏联和俄罗斯油画被介绍到中国。中国油画的教学体系和创作体系的建立和形成都是这个时候。“现在中国美术界的元老很多都是曾留学苏联,接受苏联的油画教育。苏联的经验就主要成为我国油画体系的基础。俄罗斯的油画艺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中国油画的启蒙、普及和发展起了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当代艺术进入中国,使得这一个体系开始慢慢改变。发展到现在,基本已经形成一个百花争鸣的局面。但是主体核心依然没有脱离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的体系。”
离开学院教育的角度,仅仅从普通观众的接受角度来说,俄罗斯的油画对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王铁牛说,两国有着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交流历史。很多中年以上的观众是在前苏联艺术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中,离不开前苏联写实主义的文学、绘画、音乐、电影、芭蕾舞……“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在审美标准、艺术导向、作品所表达的情趣、情调、和题材方面,都非常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俄罗斯油画艺术在中国有相当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就像现在一些中老年人只要一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样的歌曲,心中就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
对话:他们以写实风格表达对艺术的真诚
广州美术学院前院长郭绍纲曾于1955年赴俄留学,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攻读油画,他也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之后的座谈。针对于俄罗斯艺术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影响这个话题,郭绍刚说:“艺术家是个体活动,如何通过艺术跟社会相通,是艺术家很重要的课题,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总是息息相关,艺术创作或是与现实有关联、享受大自然,或是通过想象。有这么一句话:"画犬马难,画鬼魅易",我的理解是把自然、把现实通过艺术真切反映出来,其实比把想象出来的事物表达出来要更难。而现实主义的俄罗斯艺术恰恰是要求把实际真切的反映出来。”
列宾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联邦功勋画家秋文·亚历山大回应说:“我的老师梅列尼科夫先生说,艺术,必须以虔诚的心去对待,我们以真诚的心,用艺术贴近自然,以艺术走进心灵,透过艺术促进心灵的交流。我赞同郭绍纲老师的话,把臆想出来的事物画在纸上,其实很简单,但把现实的、自然的东西画出来,那却是非常困难的,让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明白所描绘的景色、事物当时的情况,继而产生同感、产生共鸣,从而促成沟通,这是梅列尼科夫老师一直坚持的艺术信念,也是我们传承的艺术宗旨。”
启迪:扎实的技巧是艺术的根本
随着时代的变更,新的艺术元素、创作技法等等不断出现,现实主义还是当下人们欣赏与收藏的主流吗?王铁牛认为,现实主义油画依然是主流,这个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虽然现在的艺术流派有很多,但是被广大群众接受和认同的依然是能够表达现实主义精神的写实油画这一类表达真善美的作品。这也恰恰是俄罗斯艺术中最核心的一点: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真善美的取向的审美取向。在俄罗斯画家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他们热爱生活、反映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他们的作品在精神上积极、健康、向上。这一点在中国会得到广泛的认同。人们会在俄罗斯的绘画作品那里找到心灵的契合点。”
在展厅现场,王铁牛在与一名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的大一学生交流时,尤其强调了写实的技术训练对于年轻画家的重要意义。他说:“油画艺术是建立在高度的技术性和技巧基础上的艺术,没有一个扎扎实实的技术支持,不会产生一个好的油画作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画展在这方面给我们了一个启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扎扎实实的造型基本功,和非常强大的油画制作上的技术能力。有没有这样一个表现技巧对油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些靠观念来过日子的油画家,忽略技巧,忽略对油画自身语言的研究和表达,就违背了油画自身的规律。希望更多的中国的画家能重视造型技巧、重视对油画技术语言的研究,回到写生面对大自然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而不是过度依赖对相片的临摹。”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