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讯(记者 陈杉) 修葺一新的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将向公众开启科普世界。2010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迎来了建馆以来的首次大规模陈列改造,经过近两年的闭馆改造,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在去年“十一”后试开放了一段时间,从今年4月4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昨日下午,当记者刚进入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门口的半球形光影大屏幕便吸引了记者全部注意力,光影大屏幕运用“声光电”技术展示了宇宙形成的过程,身处其中有种在宇宙探险、穿越时空的感觉。
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新馆增加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方法,集教学、科研、科普、娱乐于一体,而且陈列设施、环境、手段等与之前相比更加先进,展示形式也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扩建改造后的展厅陈列面积增加了500平方米,目前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厅,矿产资源厅,奇石、宝玉石厅及恐龙厅。
新开放的教学、科研开放实验室是本次改造新增加的内容,这里是典型岩石矿物标本的天堂。展柜陈列着大量的岩石矿物,同时还设立岩矿标本电脑查询区,供人查阅信息。
走进地球奥秘厅,一组组展柜中,整齐陈列着珍贵的标本,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四个方面展示了地球的形成及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迁。
在地球奥秘厅有个“黑柜子”不断发出爆破的声音,“这是模拟长白山是如何形成的。”工作人员的话音刚落,柜子里面突然发出更大的声响,眼前的“长白山”开始震动,地壳随之破裂,随后,地下深处的岩浆沿着破裂带飞速上涌并冲出了地面,这是壮观的火山爆发画面。
火山爆发后,暴雨倾盆,死火山口积聚淡水,风景如画的火山湖——长白山天池,就这样形成了。“这是将长白山幻影成像,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方法,直观再现天池的形成过程。”工作人员说。
在距今1-3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时期,披毛犀和东北野牛这种体型庞大、毛发厚、脂肪多的动物生存在寒冷的东北大地。这次新馆开放,披毛犀和东北野牛的化石也将首次亮相。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位于长春文化广场地质宫内,每天的开馆时间为8时30分-16时30分,节假日不休息,票价是成人20元、中小学生10元、学龄前儿童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