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明天更漫长
艺术家:韩晓亮
地点:北京798盛世天空美术馆
时间:4月28日-5月12日
《明天更漫长》评论
恐惧,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永恒的主题...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关注韩晓亮的画作,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最能吸引我的是他主题表面的跳跃性。在《明天更漫长》这一系列里可以看到画家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和疗救痛苦的冲动。在细密饱满的布局中营造出爱欲和生命的荒凉,以感性与非理性的态度追求内心深处的奇诡乐趣。琐碎的和不净所造就的气氛,瞬间就可以逃离现实进入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在他的笔下,坟墓,黑暗,疯狂的动物被绘制成一幅幅令人惊异的图像,亡灵般纯粹精神体的物质化表现,各种主角不是正在奔向死亡就是位立在死亡的边缘。
晓亮的作品有一个特点:从来都是意在画外,依托不同的形式对宏大主题进行思考,叙事性上有种寓言性和感伤气质。在《明天更漫长》这一系列能感受到画家虔诚、真挚的创作状态,那种强烈的不安在动静之间四处“弥散”。悲怆的宿命情怀,神秘隐约的宗教符号,所钩织出的强大视觉张力使观者不自觉的陶醉于如此极端地浪漫之中。
晓亮以哥特小说鼻祖爱伦坡的话作为这一系列的文学注脚,我再附上一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伯克在《论崇高与美》中的句子作为我的观感——任何黑暗都要比光明更容易使人产生崇高的理想。
展览陈述:明天更漫长
于一个午后,天地在我的眼前突然变作黑白镜头,万物瞬间失了颜色,也不再有声音。一条昏灰的小路铺陈在我的脚下,路边长着黑紫色的草,散发出奇诡的黑色芬芳。
顺着小路向前移步,因为别无选择,天地仿佛重回了懵懂之中,一切都不再与以往相同。火焰格外妖娆地起舞,天书在我眼前燃烧,火苗飞得热切,却不见天书化为灰烬。
火焰的上方有体形巨大的飞鸟,凶猛地在天空盘旋,以垂直的角度直冲高天,与浓灰的天空合而为一。路两端的头骨,端端正正地在黑草地上直视着前方,看不出它的表情。
有光自天上透下,穿过已枯槁的枝桠,像极了为天与地之空间,戴上了荆棘做的刺冠。 刺冠的下面,光柱的尽头,是隐忍不动的生命,看似无边的空幻。
大鸟不时自天上俯冲而下,身披黑雾,形似黑色的闪电,传递着来自高远的无声无息的巨响。无声的嘶鸣,有着无穷的张力。
琐碎与不净,疯狂与静止,石相触碎,万物受伤。有灵的生命在偷偷窥探,隐藏在某扇门后,却不露踪影。世界因着无章而凌乱,却于满目混杂中彰显着诺大的寂寞。
强烈的不安犹在动静之间四处弥散,头骨随大鸟的爪端升上高天,俯看人间的姿态显得极度淡漠,竟然无感于眼前的黑暗与浪漫。
黑色与浪漫从来是对情人,它们相遇的时刻,有灵的物与无灵的人都将在此刻明白使命。或许真的任何黑暗都要比光明更容易使人产生崇高的理想。
依稀可见有火光与浓雾狎昵。是火光终将点亮黑暗,还是黑暗终将弥盖住火光?浓雾与浪漫终将何去何从?
万物在等待答案中耗尽自己的生命,如此繁衍,生生不息。不需要急于知道答案,生命的使命就是等待,因着等待才有期许,因着期许,生命将变得格外美好。
等待,是种修行。
等待明天。假若明天,于黑暗中体会恒古的孤单。假若明天,于火光中感知炽热的力量。这些都不重要,也都不可左右。
鸟的悲鸣,头骨的淡漠,还有不动的隐忍,都是一种等待的态度。明天触手可及,明天远于无形。漫长而不可测的明天,赋予了等待的意义,让生命成就了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