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良渚文化展体现古玉蕴精粹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良渚文化展体现古玉蕴精粹

良渚文化展体现古玉蕴精粹

作者:佚名      藏品展览编辑:admin     
玉琮 玉琮 三叉形器 三叉形器 神人兽面纹 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

  玉蕴精粹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 见习记者 金昌波

  6月,海南省博物馆举办《江南晨曦--良渚文化展》,吸引了数千观众前往观赏。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良渚文化玉器,因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5000多年的江河流淌,留存的该是怎样的人文精粹?5000多年的光阴消磨,封藏的又是怎样的稀世瑰宝?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良渚而命名。良渚文化玉器,因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达到了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高峰,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和无限的遐想。

  同作为百越文化的分支,良渚文化与海南黎族文化是否具有相关的文化渊源?

  礼器祭祀之玉

  良渚文化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周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临湖面海,河泽山川相间,动植物资源丰富。

  良渚玉器在清代已出土很多,当时被认为是“周汉之器”。1935年,何天行先生在余杭良渚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存,并写了《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1936年,浙江省博物馆前身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余杭良渚进行发掘,并对出土的一批石器和黑陶作了整理报告。之后,五六十年代,又不断有遗址被发现,良渚文化得以正式命名。

  1973年,江苏草鞋山遗址的良渚文化地层中出现了大量玉器,人们终于相信这种精美的玉器居然出自石器时代的良渚人之手。良渚发现史中最震撼的事件就是反山、瑶山的发现。1986年,发掘的反山墓地中刻有完整神人兽面纹的玉器横空出世,惊动了整个考古界。1987年,又因瑶山祭坛的发掘,补充了对良渚文化的认识。

  “良渚玉器最丰富的遗址,恰恰也是研究良渚社会阶层分化、等级制度、礼制习俗的最重要资料。2007年,良渚研究又迎来重大发现,围绕莫角山高台基址的古城遗址得到确认,良渚的文明程度再次震惊世界。”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章佩岚说,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

  在展区,三大玉礼器――― 玉琮、玉璧和玉钺被陈列展示在了展厅的正中,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地质变迁和泥土的摧袭,依然散发着庄重威严的气息,出土的礼器,多是祭祀和殉葬之物。

  玉礼器上刻划的“神人兽面纹”,它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章佩岚说,一般认为玉琮是宗教祭祀重器以及贵族身份的标志,是神权甚至是王权的体现;玉钺作为一种非实用的权杖,象征着军权;多数学者都认为,它们在巫术仪式、宗教信仰上具有特定的意义,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人能够更为具体的解释良渚人是如何运用它们的。

  记者看到展出的三块玉琮,大小不一,外方内圆,三个都呈现的是鸡骨白的筒型构造。其中一件玉琮上刻有神人兽面纹,神人兽面以四角为中轴向两侧展开,造型十分立体。上下相叠的神人与兽面之间也是用浅槽分开的,神人圆眼周边刻满卷曲的纹饰,扁鼻突起,头顶饰有2组弦纹带。兽面的椭圆形眼眶突出,鼻翼微微突起,鼻子下边是一张阔嘴,嘴里有獠牙,整个面部还呈现有卷曲的刻纹。

  “我们可以肯定像玉琮这类的礼器等级很高,在宗教礼仪方面确有着特殊的含义,但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省博陈列部工作人员张蕊说。

  展示出的一组玉璧也焕发出别样的风采。玉璧的形制呈扁平圆形,中间有孔,可能源于圆形石斧等原始工具。古文中记载“以苍璧礼天”,表明其具有礼器用途。良渚玉器中玉璧的出土数量最多,形体多大而厚实,具有斑斓色彩。从出土玉璧数量来看,玉璧在当时深受欢迎,不只是礼器,

  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生活饰品之玉

  良渚出土的玉器中,佩饰玉器比重也较多,体现了玉器最基本的功能,即,将这些他们认为的“最美丽的石头”当作生活饰品。

  在展区里,生活饰品玉器玉梳背、玉璜、玉三叉形器等几样玉宝贝颇令人瞩目。玉梳背是一种头饰,上部是10余厘米宽的趋于扇形的玉片,下部是梳齿。“在古代,人们的头发很长,用这种竖向齿距较长的梳子来梳头发比较容易梳理,梳发之后还可以插在发髻上作为头饰,便于携带,插梳的习俗也就这样延续下来。”章佩岚说,玉梳背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雕工,带有透雕的花纹的要比只是一块普通玉石板的价值高出很多。

  玉璜是半弧形玉片状,形似半璧。璜是太湖流域代表性的佩玉,块头就相对较大,在鸡骨白的玉片上,雕刻着美丽的镂空花纹,显得质朴光洁。玉璜的两端被钻了孔,专门用来系在胸前,或者与玉管、玉珠组合佩戴。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张蕊告诉记者,“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各部族最大的庆典活动。我们在大部分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玉礼器,最为著名的就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礼器。玉璜是一种礼仪性的佩饰,每当进行宗教祭祀活动时,玉璜经常与玉管、玉串饰组合成精美的佩饰佩戴在身上,显示出祭祀人神秘的身份。”

  此外,玉三叉形器,因呈三叉形得名。三叉形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有的雕刻着神秘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少量出土,应是良渚社会上层权贵们专有的礼器之一。章佩岚认为,饰物多被发现于墓主人的头部,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推测应是良渚人首领的冠饰。”

  章佩岚说,玉璜等饰件直接继承了前期的传统,而玉梳背、三叉形器等则是良渚文化时期新流行的器类。这些玉饰件不仅是随葬品,也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装饰品,高等级的玉器象征了身份和地位。

  除了在自己的身上进行一番装饰,良渚人还有一个在生活中喜欢使用玉的特点,那就是在器物上安装、镶嵌玉饰。权杖、钺柄端的瑁与镦、木柄两端的装饰玉器、漆木器上镶嵌的玉粒,都是考古中发现的最常见的几种被装饰形态。都可以反映出一点:良渚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古玉的鉴赏

  谈到这些出土古玉的价值,最主要的是要考察琢制工艺。“良渚文化玉器运用细密阴刻线的技法十分娴熟,在放大镜下观看,那些细如发丝的线纹极为严密规整。良渚古玉表面平整光洁,抛光工艺十分讲究。良渚玉器以体大为特征,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几乎达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又有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神人兽面纹的刻画。”张蕊介绍说。

  良渚文化如此发达丰富,延续了千年,但却在距今4200年前后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给人留下了神秘的猜想。良渚玉器后又在湖北、广东、四川、甚至山西、陕西等地区出土,其文化的传播路径至今是一个谜团。

  “而我们也一直很想探究,同为百越文化的分支,良渚文化与海南黎族文化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渊源和关联?可是截至目前,从建立起文物上的相关联来看,尚没有科学的推断和学术依据,能够证明两种文化之间存在联系,这也可能在今后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方向。”章佩岚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