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国际单位·南都艺术沙龙第二期
谁, 没有过小时代?--- 香港和马家辉所逝去的五十年
本周六(8月3日),由广州文化新地标时代·国际单位与《南方都市报》携手打造“时代国际单位·南都艺术沙龙”第二期在时代国际单位二期会议中心举办。著名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马家辉作为第二期主讲嘉宾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时代”故事。
“致青春。小时代。 一片追忆时光或是感慨青春的热潮。 而每回的所谓怀旧, 亦必同时是对照,今昔互比,前后思量, 努力领悟失去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以及,努力评估到底值不值得。”这是马家辉带给我们关于回忆的思考。
最近充斥耳目的都是有关“小时代”的话题。“时代”这个词对于马家辉这个在殖民时代里成长, 在特区年代里工作, 既曾放洋, 亦曾留台, 现下积极游走于中国大陆的人而言,应该是恢弘、伟大的。马家辉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时代”,琐碎、细微、个体的变化都跟“时代”联接。
文学艺术通常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希望。当天演讲,他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时代故事,因为时代的变迁,文化艺术以及时尚潮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个“小时代”没有遮蔽历史,而是由“小”窥“大”,让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有了更好的依据,他的“小时代”是“大时代”的现实和缩影。他所谓的“旧”,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有了“新”的意义,足以帮助现在的年轻人拭亮眼睛、打开脑袋。
最后马家辉认为,这个时代如果真的是个“大时代”就应该包容各种各样的“小时代”,只有让这个世界每处拥有不同的风景,才真正富有生命力。
活动主题:
谁,没有过小时代?--- 香港和马家辉所逝去的五十年
致青春。小时代。一片追忆时光或是感慨青春的热潮。而每回的所谓怀旧,亦必同时是对照,今昔互比,前后思量,努力领悟失去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以及,努力评估到底值不值得。
马家辉,生于一九六三年,生于香港湾仔区,在殖民时代里成长,在特区年代里工作,既曾放洋,亦曾留台,现下积极游走于中国大陆; 所以,在他的怀旧里,对比的坐标必不止于香港今昔而拓展于两岸甚至国际。所以,当马家辉在进入半百之年开始怀旧,他的所感所怀, 他的”旧”,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必有”新”义,足以帮助年轻人拭亮眼睛、打开脑袋。
理性与感性,殖民与回归,马家辉的老灵魂游走在大时代小时代之间,有趣,也有憾。
主讲嘉宾介绍:
马家辉
香港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学者
1963 年生于香港湾仔,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喜爱旅行和阅读和写作。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亦为台湾问题研究员。曾任职于报社和大学,发言于报刊和电视。他和梁文道、林夕是并称香港“卖纸三人团”,熟悉他的都叫他“马博士”。他有学院派的深厚理论根底,也有传媒人的开阔视野,更有文人的笔墨功夫。结集作品包括<李敖研究>、<爱恋无声>、<江湖有事>、<死在这里也不错>、<爱上几个人渣>、<大叔>、<小妹>、<对照记@1963>等。
活动最终解释权为《南方都市报》所有。
/时代国际单位·南都艺术沙龙/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把握生活最独特的方式。在这个浮躁纷杂的闹城,需要纯净的心来感受对现实的关注,只有艺术的本源长久不衰,对美的理解方能通透而纯粹。
广州文化新地标时代·国际单位与《南方都市报》携手打造“时代国际单位·南都艺术沙龙”,与艺术各界精英以现实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探讨艺术的价值,以随性之心感受不随意的创作之旅。在这里,原本含蓄曲折的“艺术”将以最直白的方式深入人心。
2013艺时代,让盛情缺失的你,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