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徐佳和
改革开放30年,梳理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综合性回顾大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官方、民间艺术机构已经举办过多次。8月17日,将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展览,将以“肖像”为主要线索,以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式,全景式地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117人(组)主题展参展艺术家,300件(组)左右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变化,引发对生存境遇和未来前途的关注。其中,顾德新、王劲松、荣荣映里、邱志杰、翁奋、苍鑫等人的观念摄影之前极少有在官方美术馆面向公众展出的机会,此番将在展览上直面观众。这也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第一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展期将持续3个月。
纪实摄影将醒目呈现
中国当代艺术从1970年代末期的“星星画会”,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直到今日的繁荣,30多年来可谓历经风雨。此次“时代肖像”展览将分为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
肖像可以是群像,也可以是个体形象,为什么采用“时代肖像”为题,担任策展人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解释,“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时代肖像’是代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可以写实,也可以是表现、象征的。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当代艺术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30多年。”本次展览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展开叙事,对肖像的定义相对宽泛,不仅涵盖头像、半身像和全身肖像的传统概念,也包含了人体的局部与指涉人物的象征符号。
在本次大展的油画及综合材料类作品中,陈丹青的《泪水洒满丰收田》、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何多苓与艾轩合作的《第三代人》等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都将一一展示,张晓刚[微博]尺幅最大的《大家庭》、刘小东的《十八罗汉》、喻红[微博]的《目击成长》、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及李山、孙良、夏小万、许江、蔡国强、方力钧、石冲、毛焰、刘野、张恩利、刘大鸿、周铁海[微博]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也将与观众相遇。影像作品类别里,将展示张培力、宋冬、缪晓春、杨福东、杨振中、徐震、崔岫闻[微博]等艺术家的新旧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展的摄影作品中,除了展出顾德新、王劲松、荣荣映里、邱志杰、翁奋、苍鑫等人的观念摄影外,对纪实摄影也将用醒目的篇幅予以呈现,张海儿[微博]、肖全[微博]、陆元敏和韩磊[微博]四位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将参展。
大量作品借展而来
本次展览的最大挑战是作品的借展问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一个全新的机构,开馆时尚无藏品是众所周知的情况。
从1992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受到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等国际大展的持续关注,而中国内地的公立艺术机构由于尚未建立系统的学术机制、收藏经费奇缺、对当代艺术的收藏计划严重滞后等,造成最早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家绝大多数来自境外。2000年后,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视,中国艺术家的许多代表作都逐渐离开了内地。而到了2005年以后,本土的资本市场开始把中国当代艺术当成重要投资对象,导致市场价格在短短几年内迅速飙升,一张油画的拍卖价已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一座大型美术馆的全年运营费用。因此,本次展览上出现的诸多重点作品均通过向大量民营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借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