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80后藏家专注东莞本土文献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80后藏家专注东莞本土文献

80后藏家专注东莞本土文献

作者:佚名      藏品展览编辑:admin     
王晓强收藏的民国东莞龙太公路公司股票。 王晓强收藏的民国东莞龙太公路公司股票。 (图片均由藏家提供)清末东莞礼贤会普济医院全景明信片。 (图片均由藏家提供)清末东莞礼贤会普济医院全景明信片。 民国期间由海外寄往东莞到滘(道滘)的侨批信封。 民国期间由海外寄往东莞到滘(道滘)的侨批信封。 清代香山虎门图。清代香山虎门图。

  尺素乡情——东莞近现代历史邮品与文献展”正在东莞莞城图书馆展出,200多件邮品和文献资料,或许可以拼凑成一幅东莞近代风俗民情和历史文化的图景。这些展品全部出自80后收藏家王晓强。王晓强告诉记者,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与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即使是残片也很难寻找,他的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从东莞以外的地区搜集而来。举办这次展览,他希望能帮助人们重新寻找记忆,重新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80后藏家专注东莞本土文献

  王晓强是东莞厚街人,1980年4月出生。他从12岁开始集邮,17岁学校成立集邮协会并组织活动推广集邮,2000年凭作品《火为我用》获广东省一框集邮展览青少年类最高的大镀金奖。2001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晓强的收藏观念发生了变化,他开始专注于家乡东莞的历史邮品收藏,后来又从邮品拓展到历史文献资料的收藏与研究。

  王晓强的藏品越来越多,但他说,遗憾的是,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外地收来的。东莞是历史文化名城,曾经人文荟萃,由此也可见现代文化与传统之间的断裂。为了收藏,多年来王晓强经常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他与国外文物界同行也建立起了联系,如有需要,他还会出国收购。

  通过收藏,王晓强的历史知识不断丰富,他对家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晓强的辛苦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2006年,他的《清末民初东莞邮戳》(一框)获广东省集邮展览金奖;2008年,他的《清代东莞邮政史》(一框)获山东潍坊中华全国邮展金奖;2012年,他的《东莞邮政史(1895—1949)》(五框)获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大镀金奖加特别奖。今年,他的同一组《东莞邮政史(1895—1949)》(五框)获得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集邮展览镀金奖。

  从地图看东莞历史变迁

  王晓强的藏品中,有一幅清代手绘《香山虎门图》。虎门历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图描绘的应是虎门协镇军事分布和附近海域情况,凸显了虎门的海防战略地位。王晓强说,这幅手绘地图是通过香港朋友从一德国藏家手中购得的,同一批藏品中,还有《香山澳门图》等。此图作者不详,从图中的军事设施看,可以推测应绘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王晓强曾请教过鸦片战争博物馆的专家,该专家称,此图应绘于清嘉庆年间。

  前不久,王晓强专程赴上海,准备参加一场拍卖会。他在逛当地文物市场的时候,得知有一幅1931年印行的《最新东莞县全图》。这幅地图品相完美,印刷精致,王晓强知道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幅同样的地图,他当时没有犹豫就买下了这幅图。

  这幅《最新东莞县全图》由东莞养和书局印行,附有县城内外街道图和石龙马路街市全图,由东莞县政府校订,东官舆地学社出版,图中附有东莞舆地学社撰写的东莞沿革。王晓强说,从这幅地图可以看出,80年来东莞的行政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地名今已不存,而且,图中显示,当时东莞辖区面积相对较大,其中的不少村镇今天已经划归深圳、博罗、增城等地。

  民国时期的东莞股票

  王晓强说,改革开放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已成文物,他手上一张民国时期东莞发行的股票就显得更为珍贵。

  这张股票是东莞明伦堂所属沙田经理局整理委员会发行的,大小有如一张A3纸,凹版印刷,十分精美。很多年前,王晓强曾在一个拍卖目录上见到,但知道已经拍出,当时十分失望,但5年后再次出现在北京的拍卖会上,虽然价格比当年翻了几番,但他还是狠狠心将它买了回来。

  明伦堂是各地孔庙大堂的名称,清代各县学宫都建有明伦堂,归学官(儒学)掌管,是聚集生员讲经、讲圣谕、宣传封建伦常的地方。民国以后,明伦堂仍然存在,为地方绅士和民国政权所维护。明伦堂一般只是象征性机构,并无实权。但东莞明伦堂不一样,它拥有六七万亩肥沃良田(即今天属于广州南沙区的沙田),在当时来说,资产雄厚。

  东莞明伦堂原在东莞可园附近,修建于明晚期,它在办校兴学、资助东莞士子方面颇多成效。难能可贵的是,东莞明伦堂能运用现代商业手段,由沙田经理局整理委员会招股建设龙太公路。王晓强介绍,龙太公路分莞太线和莞龙线,为贯穿东莞的交通大动脉,至今沿用,曾经是107国道的一部分,现在则是省道的一段。

  100多年前的东莞普济医院

  今天东莞市人民医院大楼是几座普通的城市建筑,从外观上与别的医院并无区别。但100年前它的前身普济医院即是典型的欧陆风格,壮美别致,使人过目难忘。王晓强藏品中,有一张清朝末年由德国人发行的明信片,见证了普济医院当年的景象。

  普济医院全称中华基督教礼贤会普济医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德国巴色传道会在东莞创办,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当年医院建筑一派西洋风格,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医院”,并传诵至今。可惜建筑恢弘的普济医院建筑后来毁于战火。礼贤会属于基督新教派信义宗,起源于德国莱因省乌柏图的巴冕城。1847年3月19日,柯士德牧师及叶纳清牧师乘船抵达香港,向来华多年的第一位德国传教士郭士立牧师学习中文。礼贤会在华传教的范围主要在东莞、宝安、惠阳、增城、顺德5县。总会在东莞县城,下分为太平、宝安、塘厦、东莞、广州和香港六区。

  谈起这张明信片的来历,王晓强说,香港历史上是西风东渐的跳板,今天也是中西文物交流的中转站。王晓强在香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德国人,德国人手中有一批文物,是从当年德国传教士后人手上收来的,其中就有这张明信片。

  1866年的“卖猪仔契约”

  明清时期,广东民间俗称出洋打工谋生为“卖猪仔”,与中间人所签打工合同为“卖猪仔契约”。但“卖猪仔契约”是怎么签的,其内容如何,今天很多人可能并不知其详。两年以前,王晓强从香港一位同行的手中收得一份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卖猪仔契约”,这份契约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历史细节。

  这份《工作合同》,正面是西班牙文,背面是中文,同治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在澳门订立。立合同雇工为张德,广东东莞人,26岁。雇主名茶利士沙罗(音译,原文除士字外均带口旁),合同由其子代签。合同规定,雇工随雇主到古巴后,合同可以转让;雇工得做雇主指定的任何工作,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

  上述规定似乎非常苛刻,似乎可视作西方殖民者压榨中国劳工的例证。但另一方面,合同又有其人性化的一面,比如:每月工资4块银元,不得拖欠;雇工预先收取8块银元,工作后每月从工资中扣取1元,扣完为止;雇主须为雇工提供足够的食物、衣物,包括下船后即提供3套服装;雇工生病必须送医院治疗。

  如此看来,当年“卖猪仔”的待遇,似乎不比今天的黑砖窑、包身工之类的差。

  此外,王晓强还收藏了一组约十件民国期间由海外寄往东莞到滘(道滘)的侨批,侨批是当年华侨与国内亲友间银信合一的物流交往方式,其内容反映了外侨的生活状态和思乡之情。潮汕和客家侨批众多,广府侨批不多,以台山为最,王晓强说,他所藏的这一组是东莞地区所仅见的。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