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期间辽博将展出《明清玉器展》。展馆位于辽博二层2号展厅,共展出馆藏明清时期玉器精品259件/组。
展览分为明清玉器的主要玉材种类、明清玉器的主要器型种类、明清玉器的基本装饰技法、雅致吉祥的陈设品等11个单元,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明清时期玉器工艺、玉器使用等进行了详尽的诠释,揭示了中国古代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惊世的技艺。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潮,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由于历史原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玉器数量多,质量佳,品种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
如意在乾隆时期是最常见的祝寿礼品。其实,如意早期是有实用价值的,是一种搔痒之具,民间俗称“痒痒挠”、“老头乐”。古人称它为爪杖,后来,其功能发生分化,在民间保留了它挠痒的实用功能,而在宫廷则逐渐强调它的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清代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妃。
如意大约产生于魏晋时期,因爪杖能搔到背部手所不及之痒处,甚如人意而得名。如意的形制与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目前所见的古代如意,多为明清所制,而以清代为最多。此时的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清代如意有以整块玉料雕琢成形的,以扬州产白玉如意最著名。另一种为“三镶如意”,即以紫檀、珐琅、金银等材料作柄,柄首、腰、尾均作椭圆,分别嵌镶玉饰,多种材质,珠联璧合。在清宫,每逢帝后寿辰或重大庆典,诸王公大臣都要进贡如意作为贺礼,有时要进贡九盒如意,每盒中装九柄,意寓“久久如意”。清代玉如意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天官式、三镶式和灵芝式三种。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主任记者 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