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蔷
11月28日感恩节当天,中国青年女艺术家棉花的油画作品《秘密》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这幅作品以“爱和生命”为创作核心,在全球最大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绽放华彩。
被百老汇街与第七大道分割出来的纽约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每天有近50万人川流不息,在此全美人气最旺之地,来自中国女画家独特的油画作品成为另一种优美而热烈的中国风景,为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平添一份暖意。
西方的油画技法
东方的田园诗意
12月11日,棉花的个展《踏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艺术家油画及装置作品40余件。“生命与爱”一直是棉花创作的主题,她说:“我对生命充满敬畏,你用多大的热忱去热爱它,它会以同样的力度回馈你。”
艺术经历非常独特的棉花,2008年拿起画笔之前,还是一位才情酷似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诗人。她的油画作品从2009年开始被韩国艺术机构收藏,在第七届KIAF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颇受关注。其后,棉花应法国希罗艺术基金会主席罗兰·伊桑洛之邀,赴法国参加展览。罗兰这样评价:“棉花的色彩和曲线的运用手法中有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痕迹,但她在作品中插入了一种只属于她自己的嗅觉与视觉的记忆。她将一切融入自己的魔法世界里,那里洋溢着和谐、流畅和柔美的爱。”
意大利艺术评论家MIMMO说:“棉花不是那种可以用简单模式定义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可以贯穿艺术史,她的绘画在偶像和反偶像之间,令人诧异的是,棉花是一个中国艺术家,但却拥有西方风格,虽然有梵高的感觉,但是更自由无拘束”。美国著名油画家Grier Horner认为:“棉花的作品里有一种无法模仿的原始、真实、质朴的情感内涵,这一特质将我深深吸引。所谓艺术之魅,正在于此。”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系主任、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彭锋,在此次《踏歌》棉花个展的前言中写道:“在老于世故的艺术界,像棉花这么本色和童真的艺术家并不多见,我为她对艺术的执着与热情所感染。爱、美和生命,这些词汇在当代艺术界几乎绝迹,即使出现,多半也是批判和嘲讽的对象,但棉花对它们情有独钟。她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
一向秉承“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宗旨推广中国仁文化的北京辅仁传媒机构参与了此次《踏歌》棉花个展的筹办,其艺术认同来自对中国画的欣赏角度:棉花的油画技法虽取自西方,却能表达出中国画的田园诗意,有似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几近古人“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的意境。
“吸氧”效应
由审美共鸣而生
法国希罗艺术基金会主席罗兰·伊桑洛作为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艺术评论家,谈到对棉花作品的观感,“如果能够从中领会棉花的创意,我们便不可能不与现实世界产生游移。凝视她的绘画,就仿佛深吸一口氧气,没有任何污染,一切都是安详纯净的气息。”
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诚如则感慨:“棉花画作,色彩瑰丽、笔触精微、线条曼妙,虽然一看就知出自女性之手,然细观,下笔之果敢、挥洒之自如、堆叠之雄浑——尤其是大画,有黄钟大吕之"气"在画中流动,引人共鸣。”
曾创作电影《让子弹飞》原声音乐的作曲家舒楠说:“直视她的画,你会深陷在她的漩涡里,其中似有独特的节奏,能够激发音乐创作的灵感。”
罗兰·伊桑洛说:“棉花的作品发人深省,让人不得不动容。她将我们带回一个时代,那个城堡和大师的居所有许多油画和挂毯的时代。”
艺术审美从来没有国界。棉花的油画充满视觉张力,虽抽象,但不论东方西方,艺术欣赏者都能感受到其中充盈着的超凡脱俗的喜悦,有如出自藏传佛教大师之手的唐卡。
近年来,棉花先后在上海美术馆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等国内多家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已经被中国以及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美国、韩国等国艺术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棉花的油画与许多曲高和寡的艺术品不同,因其独具的赏心悦目的装饰美,被许多跨国商业机构用来装饰会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