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徜徉安纳托利亚文明
本报记者 曹玲娟
春节,大鱼大肉之余,总归要享受点“小清新”的精神食粮才完整。
不如去上海博物馆徜徉于安纳托利亚文明中吧。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土耳其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这三家极负盛名的土耳其博物馆,在上博共同为中国观众呈现122件精美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贯穿至奥斯曼帝国时期。“这是土耳其首次在中国举办文物展览,所有展品均是首次来华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
展览位于上博一楼第一展厅。安纳托利亚又名小亚细亚,地处亚洲最西端之半岛,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此地便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枢纽。“土耳其文物对普通观众而言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展览时间跨度大,因此我们尽量挑出每个时段的代表性文物,还制作了与中华文明对照的年表,观众进来时,别忘了在入口处先看看,有个整体的认知。”上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助理赵佳告诉记者。
从入口处往里走几步,千万别错过几块看似不打眼的泥板,上面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一笔一划都像木楔,密密麻麻。“你看,这块正反面都有文字;这块非常重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块《法典》规定的内容离现代生活很近……”赵佳一一介绍。
的确,一块最小的黏土泥板来自公元前2000至前1750年的青铜时代中期、亚述贸易殖民时期。它被命名为《婚姻契约》,因为它记载的契约规定,夫妻不论富有或贫穷,两人均应平等共享财产。《卡迭石条约》碑十分重要,在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赫梯帝国是安纳托利亚这片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集权制帝国,碑文便是赫梯和埃及两大帝国签署的一份和平条约,以赫梯楔形文字和当时的外交语言阿卡德语书写。
历史的波诡云谲,在人们眼前的泥板上残存,伸手,仿佛能触摸到金戈铁马。
接下来,便能看到来自公元12或13世纪的建筑构件。这件展品,最重要的是构件上刻有一只狮身鹫首的怪物,怪物的翅膀上刻有塞尔柱时期的经典图案,称为“鲁米”(rumi)。古朴流动的曲线,代表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苏丹,恐怕是中国观众对土耳其最为熟悉的名词之一,展览自然不会遗漏。再往前走,就能通过一批展品,了解苏丹的统治、生活、餐饮、宗教等各方面。苏丹的蓝底金色画押、苏丹的金色头盔、苏丹白色头巾上的宝石冠饰等,无不在列。
巧夺天工的展品当然也有。土耳其著名的地毯、祷告毯就不必多说了,足足排满了整面墙的橱窗。走到这里,不妨仔细看看展柜里的古兰经与古兰经盒。这本1577年在先知寺书写完成的《古兰经》,采用“纳斯赫体”书写,每页15行经文被蓝色花纹图案环绕在正中,优雅美丽,棕色皮革封面饰有“奖章吊坠”图案。用于保存手稿尤其是古兰经的古兰经盒同样精美,优雅造型,镶嵌着象牙材质的各种图案,天衣无缝。
徜徉于各种异域风情的文物之间,不觉就来到了展览出口处。这里展出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奥斯曼帝国宫廷艺术,有展览板块干脆就被贴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命名为“后宫”。展品包括象征权力和反映宫廷及后宫生活的器物与用具。作为东西方文化中权力和政权象征的宝贵饰物、宝座、缠头巾上佩挂的宝石和用羽毛装饰的头饰物、带有珠宝的烧瓶、宝剑和墨盒都象征着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繁荣。
如阿迪勒苏丹戒形印章。这个玲珑剔透的八边形翡翠印章戒指有黄金镶边,背面饰有传统的叶片和树枝图案。
“我们希望展览中这122件串缀着土耳其宏大史诗的展品,能为观众们揭开安纳托利亚文明神秘的面纱,对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所经历的各时期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陈燮君说。
据介绍,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月20日。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馆
这个冬天梦回唐朝
本报记者 方 敏
只要去了,会发现不虚此行。1月2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馆”里,壁画中侍女鲜艳的红唇,依然让人惊讶:1000多年前的涂料,现在依然红艳如火。
斑驳壁画展示古贵族生活
来到唐墓壁画珍品馆,沿着阶梯到地下一层,迎面而来的就是长约8米的巨幅“唐乐舞”画。褐色的裙摆、粉红色以及绿色的丝巾,婀娜的舞女……让参观者才到展厅就得到扎扎实实的震撼。正要感叹,谁知旁边的保安说:“这是临摹壁画的刺绣,不是壁画。”按照指引往前,终于开始了参观。
按照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墓葬壁画多以墓主生前生活为题材。仪仗、狩猎、乐舞在壁画中一一呈现,可见唐朝贵族生前惬意的生活现状。
而如今,壁画的墙面已经斑驳,裂痕条条。往后退几步,将整个壁画纳入眼中,能看到壁画线条流畅,画面完整。凑近了看,马蹄的形状勾勒得十分细致。
唐墓壁画中的外国元素
穿着初唐朝服、手执笏板的男人神情严肃,这是章怀太子墓道东壁“客使图”所绘的情景。章怀太子即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客使图”是唐代墓葬壁画的精品,描绘的是唐代的外交机构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看着壁画反映的内容,不难看出唐代社会的鼎盛。丝绸之路连通唐都城长安与西域,各国使节聚集长安。“万邦来朝”的都城中外来人口有10万之多。胡汉交融的景象在这里得到了频繁的体现。
在这里你会发现,许多侍女的服饰、发型等都与日本传统的服饰发型很类似。“不是我们和她们类似,是她们和我们类似。”旁边的一个老者说:“我们才是始创。”
除了壁画,展馆里还有很多精美的名家画作,不过都是高仿真的。仔细看了介绍才知道,真迹藏于诸如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地。这些珍贵的画作如何流落到外国,其中曲折的历史值得反思。
或巨型或袖珍,皆有特色
沿着展厅的路线继续往前,一个“三彩拱手女立佣”的陶俑姿态高傲,她胖胖的脸庞憨态可掬,再加上那雍容华贵的衣服,十分抢眼。在这里所有的壁画中,几乎找不到瘦体型的人。男性女性都胖得可爱。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们有一种全无烦恼的自信。骑马、织布、游玩……他们的生活如此悠闲富足,怎能不让人老想着梦回唐朝?
最让人惊讶的是巨幅墓道西壁 “青龙图”和墓道东壁的“白虎图”。长达10多米的壁画占了三个展柜,而壁画也只反映了青龙和白虎的局部。庞大的身躯隐藏在云端,若隐若现。而抬头往上,突然发现,上面还有小的画作,以神鸟为主的飞天高挂在屋顶,成为一道仰视才能看得见的风景。
再往前走,才发现“青龙图”和“白虎图”突然又有点小了。因为下面还有更巨幅的“仪卫图”。两层楼高的壁画是按照同等比例所画。如此鸿篇巨制的壁画,当时的画工所耗费的心力也可想而知。其实除了大画作,小画作也有十分精致的地方。斑驳的墙面大多是灰色的背景,而画作中的侍女所捧盆景中的鲜花,却依然十分鲜红。千年前的颜料依然有此魅力,不得不让人惊叹。
看完了这里的壁画,才对此有了深刻的了解。这里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简洁明快的山水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来参观。
售票员周阿姨说,她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展馆里转转。“1000多年前画的东西,能保存到现在的、还这么好的,真的不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