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罗磊光收藏展:绽放中国瓷器异彩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罗磊光收藏展:绽放中国瓷器异彩

罗磊光收藏展:绽放中国瓷器异彩

作者:佚名      藏品展览编辑:admin     

  湖南 2014-04-09(中国商业电讯)-- 罗磊光:“我爱我的家乡。我痴迷家乡的乡土文化艺术。”

  谁能想到,就是因为这份爱、这份痴迷,罗磊光保留了中国瓷器史上一批不可或缺的珍品,在中国和世界收藏界书写了独放异彩的一笔。

  在目前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中,展出了罗磊光先生珍藏的近百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震惊了国内外观摩的陶瓷专家们,他们一致肯定:“此项收藏弥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功创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烧造时间短,传世作品罕见,故极为珍贵。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据专家估计,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存世量约四百余件。今湖南省博物馆珍藏十七件,故宫博物院内藏仅7件(现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内设有“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展览和熊希龄先生创烧釉下五彩瓷的专题介绍)。

  而罗磊光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个人收藏了三百余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此外,他的个人收藏数量竟然几乎占到全国博物馆此类作品馆藏总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不管是从藏品的数量来说,还是就藏品的稀世性、珍贵性而言,他的私人珍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寻“根”

  罗磊光痴迷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收藏是从寻找心里那条传统文化的“根”开始的。

  罗磊光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父祖辈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爱好收集古董。在罗磊光出生的时候,虽然祖辈们积攒下来的那些珍品因为历史原因所剩无几,但罗磊光耳濡目染,深受祖父和父亲的文化风骨传承,自小偏好历史、艺术,感触到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宽广而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力量,不知不觉地已经深深潜入罗磊光的心里扎根,不断壮大。

  “传统文化对我后来的收藏爱好影响很大。”罗磊光说。从小罗磊光的兴趣有三个,一是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籍与古之前贤们的思想精髓最为吸引他。从老庄对“道”的阐述,孔孟治世的思想,到风调高古的唐诗,恣意汪洋的宋词。罗磊光无不涉猎,无不倾倒。二是绘画,小时候他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了三年时间的工笔画。另外,他最大的兴趣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所留存下来的这些艺术品了:“小时候,在乡下看到雕花的木版,有花样的瓶瓶罐罐,我都会当宝贝似的收集起来,我常常痴迷地欣赏它们,那些五花八门的收藏品成了我精神的乐园。”

  罗磊光深深地迷恋中华传统文化,许多前辈大师的著述和事迹让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沈从文一生致力于民间艺术的发扬;张伯驹为国宝散尽家财,甚至连性命也不顾惜;孙瀛洲捐献一生所藏,鉴宝不断,无私育人??等等。前辈们的精神和追求触动了罗磊光心里那条传统文化的“根”。

  1992年,成长在广东的罗磊光决定回到一直魂牵梦绕的家乡——湖南,他要发掘家乡的乡土文化艺术,去寻“根”。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很热爱乡土文化,醴陵瓷又是湖南一处有名的窑口,它代表了湖南的一种文化,所以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或许是缘,也是不断坚持不断寻“根”的必然,罗磊光遇上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是一次让他惊艳的邂逅,当那些静默的瓷器用绝世的身姿向他娓娓述说的时候;当他了解到这些珍品存世仅仅数百件——也许后人们还来不及认识它们就可能已经消失,罗磊光做出了他将毕生为之付出的决定。

  为瓷痴迷

  罗磊光要继承前辈们用自己的伟大精神所给予他的启示,他不仅仅要让世人,而且要让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上的创造和辉煌。

  在罗磊光看来,单论一件或几件古艺术品,它只是一件古代器物而已。如果把它们集中展示在一起的话,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文化,这些古艺术品才真正凸现出文化载体的意义。

  “希望能把所有的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集中在一起,最大程度地研究,展现它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因此,罗磊光将他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了保护及抢救收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他收集相关资料,钻研清代到民末的历史、陶瓷和收藏等多个方面的资料,走遍了三湘大地,踏访大江南北,以一己之力四处搜集这些存世稀少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上海,他为了收集一个“竹林七贤瓶”,付出了十倍于收藏者购进价的巨资。而为了一个梅瓶,他先后七次奔赴湘西凤凰县,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倾心交谈。老者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眼泪汪汪地把梅瓶交给了他,并一再嘱咐:“它太珍贵了,一定要珍藏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罗磊光不负老人所托,曾经有一位台湾富商要出高价购买这个梅瓶,他也毫无所动。“我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展示和保管好这批珍稀的艺术品,弘扬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与艺术的成就,让更多的人来解读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说这番话时,罗磊光的眼中绽放出异彩。

  经历十余年的奔走,罗磊光怀着这样的精诚和使命感,收藏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三百余件。由于清代末年时局动荡,受到战火影响,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仅仅发展了二十余年就告终结,因此存世作品极少。据专家估计,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存世仅四百余件,可以说每一件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

  釉下五彩

  五彩瓷器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别具一格,自明代创瓷以来,一直以釉上彩或者以釉上彩加釉下青花彩的传统形式烧造。清代康雍乾时期,虽有五彩加金、加蓝和粉彩等工艺,但均没有突破以釉上彩为主的局面。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釉上彩、釉上五彩容易烧制,而在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出现之前,釉下彩只能烧制单一颜色,如青花瓷。

  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功创烧突破了历史局限,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从材质、技术加工、造型、装饰和烧成等多方面,首创中国釉下五彩瓷器新品类,开创中国釉下五彩瓷器的先河,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

  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首创于清代末年,是由著名的维新运动者之一熊希龄先生所创办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所研究创制。他们引进人才与先进设备,改进制瓷工艺和烧造技术,创烧出了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其作品在当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以其清雅、温润、素洁、静美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创新工艺,醴陵釉下五彩瓷于清宣统元年在“武汉劝业奖进会”获得第一等金质奖;清宣统二年醴陵瓷器获“南洋劝业会”第一等奖;清宣统三年醴陵瓷器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最优奖”;于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享誉中外。醴陵釉下五彩瓷从此被国内外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当时《时报》报道:“釉下器及釉下颜料制造方法,当时且为景德镇所不及”。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耿宝昌先生对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评价为:“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中国陶瓷里面是独树一帜的,这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创新的一个方面,很难得。”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女士评价更高:“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仅仅二十余年的生命,灿烂又异常,如昙花一现,让人赞美。中国瓷器烧造历史,如此生命短暂而又成就不凡的,只有北宋汝官瓷器与之相似。我觉得,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更重要一些??”

  原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汪庆正教授则说:“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很重要,它代表了中国瓷器文化的一段历史。湖南罗先生收藏醴陵瓷很重要,将来研究中国陶瓷的时候,讲到醴陵一段,只能到他这里来。如果这里没有,中国瓷器这段历史就没有了。”

  再放异彩

  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罗磊光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对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收藏,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收藏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

  罗磊光不单是要做一个陶瓷鉴赏家或者收藏家,他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这样才是对陶瓷文化艺术的真正继承。保存最完整的器物也不过数千年,而文化的精神与精髓,却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为此,罗磊光创办了“云衢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在中国唯一的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集中收藏馆——“磊光艺术馆”中公开展出自己的珍藏,出版《醴陵釉下五彩瓷选集》等专著来介绍和展现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绝美,力图在最大的范围内传播这一独特文化。他的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藏震惊了国内外专家,他的专题学术演讲折服了中外学者。

  没有人想到,存世如此稀少的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罗磊光以一人之力珍藏了如此之多的数量,并且让世人可以通过公开展览来了解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化。目前,此批珍贵瓷器正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展览。

  罗磊光表示,“对我们一时遗忘的或即将消亡的乡土文化艺术”,“将继续收集、整理、保存并公诸于世,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

  罗磊光,云衢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该公司专门从事古艺术品的收集、书籍出版和展览。

  以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在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这一特殊的文化领域,罗磊光被誉为“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第一人”。

 

栏目导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宝物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