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由嵩山少林寺和北京博华文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嵩山少林寺清敕修大藏经工艺展”在少林寺经堂开幕,展览展示了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整套工艺流程以及珍贵的乾隆朝刊刻的《清敕修大藏经》经板。随展的两件唐朝金牒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展出的金牒共有两件,一件为《金刚经》(尺寸为:150MM*140MM*20片,总长3米)、另一件为失传多年的《千手经》(尺寸为:150MM*140MM*17片,总长2.55米),一同存放于一个沉香木匣之中。木匣长38cmx宽18.5cmx高11cm,匣体部分全部由上等沉香木拼合而成,木匣表面长38cmx宽18.5cm为整块沉香木,顺其纹理随形雕刻。箱盖内金银彩绘祥云唐草凤鸟纹。箱底坐部分由紫檀木打造而成。铜鎏金錾花铰具. 其中《金刚经》最后铭文为“开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确为唐代遗物,距今1200余年。
展览现场同类文物一部分收藏于日本正仓院,是由日本圣武天皇公元756年捐入东大寺供奉卢舍那佛,据考证此批文物是由日本遣唐使携入日本的中国唐代宫廷文物。
正仓院藏品“金牒”一词指将通过錾、铸等工艺,将佛教经典固于纯金书页之上,即黄金经书。当年武则天为双亲抄经祈福,在金刚经御制序中曾写道:“奉为二亲,敬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千部,花笺绶綵,香墨流芬,集宝字于银书,写灵偈于金牒。”。南朝梁武帝 曾写《金刚般若忏文》说:“得金刚之妙宝,见金牒之深经。”可见金牒在古代是一种极其珍贵的经书,只有皇家为特殊用途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