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3日举行,当价值连城的孤本、善本呈现在参观者面前时,人们不仅为这些传承中华文化文脉的中华古籍所陶醉,更为一百多年来我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在海外的我们自己的典籍竖起大拇指。
说起“大仓文库”,就得提到我国著名藏书家,“诵芬室”主人董康。20世纪,在日本访问的董康因急需资金,将所藏典籍售予其日本友人—大仓文化财团创始人大仓喜八郎,后者以该批典籍为核心不断搜储,收藏渐成规模,世称“大仓藏书”,大仓集古馆也因此成为日本收藏中国典籍数量较多的机构。
时光荏苒,这批典籍在大仓文化财团集古馆珍藏已过百年。2005年,为筹措收购流散民间的日本文物的资金,大仓文化财团决定以18亿日元的价格出售“大仓藏书”,并提出条件:不得打散拍卖,由中国国有收藏机构永久性整体收藏。消息传出后一直到2012年前,国内许多收藏机构、企业甚至个人与大仓洽谈收藏事宜,但皆因无法满足大仓的保藏要求,均未实现收购。
2012年,在吴小如、汤一介、吴慰慈、袁行霈、乐黛云、陈熙中、白化文、安平秋等37位专家先后签字联名的建议下,北京大学决定对“大仓藏书”实施整体收购,收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并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款中50%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拨付,另外50%由北大教育基金会筹得。
2013年12月12日,历时一年半的收购工作终于圆满完成,“大仓藏书”在这一天运抵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地库,并以“大仓文库”的形式永久性整体保藏。此次收购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自1939年“李氏藏书”入藏以来第一次成批地整体购入逾万册的善本典籍,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有收藏机构首次大规模收购留存在海外的中国古代典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回购入藏北大图书馆的“大仓文库”包括典籍931种,28143册,版刻精良,递藏有序。其中宋刻递修本有4部,为研究历代递修源流可依据之范本,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9部元刻本也均为书品极佳的精刻精印本。155部明刻本中,明嘉靖、隆庆及其以前刻本占绝大多数。15部明活字本中金属活字本多达14部,而传本罕见、极为难得的金属活字本的唐人文集竟有11部,在很多专家看来,如此一次性大批量地购入明金属活字本,迄今为止绝无仅有。此外,清代乾隆时期编撰的南巡盛典120卷,价值连城。其中文津阁《四库全书》抽出本,被专家鉴定为存世孤本,学术和文物价值极高。此外,还有清顺治至乾隆间刻本153部、清顺治至乾隆间活字本(武英殿聚珍本)39部、清初铜活字本一部、钞稿本111部,其中多有鲍钞鲍校等名家批校题跋本。
“大仓文库”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成功回购后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据北大图书馆馆长朱强介绍,“大仓文库”的典籍今后将保护与利用并重,充分实现典籍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在增强典籍保护的同时加紧数字化工作,使其能够为更大范围的学者所利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造福学人。 (本报北京5月3日电 本报记者 王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