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香港6月26日专电(记者 李君娜)黄浦江畔的美术作品首次集结香江。昨天,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协、大公报联合主办的“上海美术作品香港展”,在维多利亚港畔的地标性建筑、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开展。
此次展出的作品为中国画、油画、版画,包括 《城市记忆》、《浦东风景》、《爱因斯坦在上海》、《互补08.2》、《东方大港》等在内的92件展品大多出自当代沪上名家之手。
这是新中国上海美术作品继去年在北京整体亮相后的再次出发。上海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琪告诉记者,去年十一月,代表上海美术最高水准的“上海美术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获得业界如潮好评。“进京展的展品遴选相当严格,最后共有102件作品入选,包括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四个类别。由于场地和运输时间限制,此次赴港展出的作品最后定于92件,除雕塑外,其他作品均与进京展无异。”
这也是上海美协首次大规模的境外展览。上海文联主席、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认为,香港和上海同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中心,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历史命运。近年来,两座城市之间从远处的观望已变成面对面的凝视,形成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需要进一步的文化艺术交流。“上海美术作品来到香港展览,除了展示上海,也期盼更多共鸣。”
展览现场,香港本土画家陈家义在每一幅作品前都驻足细赏,他由衷感叹:“无论风景还是人物画,当代的上海画家有很多新的突破,很多甚至超过了香港画家。在香港回归17周年之际,这次展览是再好不过的一份礼。”
上海是“海上画派”的诞生地,是中国近现代版画、水彩画的发祥地。“海上画派赫赫有名,从董其昌到吴昌硕、林风眠等。可以说,在中国艺术圈,上海占了半壁江山。”香港《大公报》总经理盛一平盛赞海上画派。此次上海美术作品香港展也是上海美协成立60周年和大公报创刊112年的庆贺展览。
开展前的一天,二十几位上海美协画家,到访大公报馆,并现场挥毫。陈琪、俞晓夫、庞飞、黄阿忠、郑辛遥、周长江、汪家芳、何曦等八位画家,集体即兴创作《大公同春图》。画作上,玉兰、牡丹、梅花、水仙等群芳争艳,松柏、云石等错落有致。
上世纪60年代从上海移居香港的画家沈平说:“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绘画题材和语言越来越丰富多彩,绘画技巧也日益高超。在香港的我们几乎奔走相告,将有这样一个来自上海的高水平展览。” 上海文联副主席迟志刚表示:“多年来,上海美术更习惯于在"家"里,极少走出去进行整体展示。近三年,我们致力于让上海美术的整体实力有更好的展现。香港展的成功,将进一步扩大上海美术作品的国际影响力,鼓励上海美术走得更远。或许,下一步就是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举办类似大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