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讯 2014年07月26日下午4时,艺术家林科首次个展“LINK”将在北京798艺术区杨画廊开幕,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艺术家创作自述:
2010年的某一天,我发现电脑中的文件夹开始和我说话了,于是我创建了一堆空文件夹,它们只有文件名,没有内容,后来我把一些文件夹的内容做出来塞回去,让它们变成非空文件夹。这个就是非空文件夹的别墅区。
《宇宙文件夹》是第一个视频,它是我这些电脑录屏视频系列的开始。开始的第一个星期我做了一个系列,它们还有《朝鲜史诗》,《有松鼠的松树》,《相同名字的文件夹见面say Hello!》,《鸡生蛋蛋生鸡》,《UFO 2010》《二维向三维世界溢出的空间》。
到了2011年,我做了一个视频叫《鲁滨逊漂流记》,视频的内容是在孤岛桌面背景下有一个叫“鲁滨逊”的电脑硬盘在电脑桌面上被我拖拽来拖拽去,伴随着海浪的声音。我把它上传到优酷,想测试一下优酷能够支持的视频高清程度。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视频被大量播放,还引来一些网友的不满和愤怒评论,我才知道通过搜索“鲁滨逊漂流记”高清,就可以来到我这里。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被播放17000多次了。最近我还意外地发现一个网友在其他视频网站高仿了我的《鲁滨逊视频》,从他的生日看出,他在高仿我的视频之时才12岁,我很高兴地成为了他第一个粉丝。
2011年我还做了一个视频叫《植物按摩人类双眼》。灵感是来自于看绿色图片可以养眼。在长时观看屏幕产生眼睛疲劳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这个视频,这样我们不用去窗前看远方。
之后我还做了一些电子乐让人跳舞的视频,我发现gif图片可以完美匹配电子乐的节奏,而网络世界也可以和操作者形成秘密的关系,甚至电流流过指尖触碰键盘是可以互相感应和对话的,我是说人和电脑。我不能理解巧合是怎么产生的,所以我相信了这种神秘的关联。
到了2012年,我开始大量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制作作品。每一种软件工具或者符号系统都可以用来制作和电子世界有关的图像和视频,比如虚线,选区工具,图章工具……有一天我在网络世界看到了一张图片,我把它称为《代号TR》我给这张图片写了自述文件,因为发现我一看它就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我用它来测试周围的朋友,他们都没有这种感受和理解。
到了2013年,我开始把以前的东西整理出来,本来它们是在我电脑里,我甚至都忘了它们,我把自己和朋友喜欢的视频和图片都挖了出来,把它们一个个摆到我的作品集里,进行永久陈列。但是还有很多被我遗弃的数据。也有一些到今天都没有挖出来。
到了2014年,我做了一些图片,我的电脑差不多用了6年,我觉得它已经成精了。证据就是它的屏幕会时不时自己闪一下,但是又没有规律,闪烁的形态也极其随机,就像在等待下一个闪电的到来。于是我做了一个《闪电》的视频。阿明仔说闪电之后就该下雨了,后来我又做了一个叫《下载就像下雨》的视频,因为一切都是模拟,所以都可以下载,也可以上传,因此我继续做着模拟的事情,我想把我想到的电子世界的形象模拟出来,制造出一个窗口,可以看到电子世界的风景。最近发现了一些网络世界的景点,有一些终端可以做到像网络导游一样带领你去参观很多互联网景点。每天的上网不再只是冲浪,而是可以徒步旅行,或者乘坐热气球,或者是太空船。
我的灵魂是一艘宇宙飞船。
刘品毓│LINK
1984年出生的林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这是他的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个展。在这收录从2010年到现在,一系列基于互联网与电脑操作系统美学当中的摄影记录作品与行为记录作品,林科给我们的是一连串对于日常使用电脑操作系统美学中的探索与发现。
林科不是一开始就专注于新媒体创作,他还熟练于绘画媒介。不满足绘画带给他的挑战,2010年,林科发现了“资料夹”。资料夹是电脑操作系统当中每个人都看过的图标,可是,就在2010年的某天,林科开始意识到资料夹和他“对话”,这种类似于天启的经验,并非错觉,而是基于艺术家在其视觉和身体训练中产生对图像的敏感,“资料夹”与电脑屏幕图像所形成新的图底关系,在林科不断尝试下所产生的差异,正是一种新的艺术图像(区别于普通图像)。“资料夹”的天启之后,林科很快开始用运动的方式来探索他发现的新图底关系,不同于很多录像艺术所承载着一定的内容与情节,林科谈到在屏幕上对资料夹、线条的移动经验来自于他在文慧肢体课程的体验,换句话说,林科的作品与大多数录像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段运动影像的发现者而非创造者,艺术家的身体通过动作本身也置身影像之中。
展览题目《L in K》既是林科的拼音,也是互联网语汇当中“链接”的意思,收录了2010年至今的大部分作品,展示他跟互联网“链接”的成果,同时也将自己定位成一个链接者、一名游弋于图像世界的发现者。在此展览,他将过去对图像和互联网之间的发现和研究剪辑成一个60分钟的投影长片,观众除了可以在舒适的家庭影院环境中观看Link世界,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也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他的工作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玩法。对工作后台的敞开,既是今天最民主的分享和教育方法,也是互联网精神的极佳体现。
艺术家简介:
林科
1984年生于温州
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
现居北京
个展
2014 “LINK”杨画廊,北京
群展
2014 “A+A第七回:聪明坏了”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13 “太阳”视界艺术中心,上海
2012 “我知道”杭州三尚美术馆,杭州
2012 “我不知道”杭州三尚美术馆 杭州
2012 “杜撰”视界艺术中心 上海
2011 “媒介的视域-重庆国际艺术家工作展示节重庆”器空间 重庆
2011 “非正式小说”Vanguard画廊 上海
2011 “桃浦大楼”二期”桃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
2011 桃浦大楼桃浦当代艺术中心 上海
2011 事物链杭州和平会展中心 杭州
2011 “云浪计划”艾可画廊 上海
2011 “低脂”恒庐美术馆, 杭州
2010 “杭州“散焦”当代艺术展”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美术馆杭州
2010 “大声展”三里屯SOHO北京
2010 “献给麻妮妹客”没顶空间 上海
2010 “公司项目“不可告知”站台中国北京
2010 “用手稿”Shift空间上海
2010 “青春在燃烧”邵一工作室 杭州
2009 “回归”雁南艺术机构, 杭州
2009 “消失”东大名创库, 上海
2009 “小制作活动第六回”第七回,第九回
2008 “小制作活动第一回,第二回,第四回,第五回”
2008 “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毕业展”杭州
2008 “走着瞧”杭州青年艺术家联展之“查房””杭州
2007 “未来未来”杭州青年艺术家联展”上海香格纳画廊 ,上海
2007 “上海电子艺术节“叠化”̶̶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学生作品展”浦东图书馆,上海
2007 “进进出出” loft49凡人传播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