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保利艺术中心主办,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成都广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玄如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九十正当春’刘伯骏指墨艺术展”于2014年9月25至9月29日在新保利大厦六层保利艺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代表刘伯骏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50余件,全面地展示了这位93岁高龄的传奇老人指画的精深造诣、大写意花鸟的奇特面貌和彩墨丹青的意韵气势。
刘伯骏是元盛文交所平台上被挖掘的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从2011年10月的中国美术馆的“十指禅机”个展开始,元盛文交所运用艺术增值推广体系,持续组织了系列的专业推广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欣赏、喜欢刘伯骏的艺术。此次画展,正是元盛文交所“挖掘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实现价值“理念的再一次生动写照。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元盛文交所总经理黄熹表示,本次展出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借展,实际上,刘老的作品很多都已被购买,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被机构购买,这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于刘伯骏的价值的发现和认可。刘伯骏师出名门,年少成名,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经进入当时的艺术核心圈,而之后60年里,他甘于寂寞,勤修苦炼,艺术已经达到现在的至臻境界。但因为长年的隐居,导致他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近几年刘老的作品被市场密切关注,究其原因,重要推力来自于学术界的普遍赞誉,艺术家学术价值体系的建构是决定艺术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另外也源于刘伯骏强烈的独特风格、价值洼地的挖掘和社会公示度的提升等。
黄熹表示,现在国内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很多,但是对传统艺术这一块的关注很不够,有很多老的艺术家他们一直在传统这个领域里面努力坚持,实际上这个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发展从传统当中获取了很多氧分,但是真正的在传统当中坚持的很少,可能更多的是从媒材上、从观念上进行一些创作。刘伯骏先生就是在传统里面去坚持,不断突破自己,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这个需要长时间的艺术累计。按刘伯骏先生自己的话说,当时潘天寿先生跟他说你画个国画,从传统当中来起码要画到60岁你才有感觉。但是实际上刘伯骏他自己画到80岁,才觉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坚持在传统艺术里面找寻自己的路的老先生们是让人钦佩的。
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2011年开始关注传统艺术板块,最早定位的就是20世纪,20世纪有很多老的艺术家非常值得学习,艺术作品也非常好,但因为各种原因,艺术史没有给他们特别公正的评价,包括在学术当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位置。黄熹表示:“2011年刘伯骏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学术界的老师感触很深,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厉害角色,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作为机构进行艺术推广是很有意义的,不仅要把好的艺术推广给社会,推向广大的民众,同时在推动过程当中要引起学术界、美术史界对他们的艺术梳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元盛文交所从2011年开始协同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对刘伯骏艺术的推广,获得了一些成效,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艺术机构能够参与到这个当中来。”
刘伯骏(1921-),号老牛骏、吐真气,四川宣汉人,中国写意花鸟画家,擅长指画。刘伯骏1947 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师承潘天寿、吴茀之、林风眠、李可染、诸乐山等教授,是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的同门师弟。
作为潘天寿的嫡传弟子,刘伯骏的指画得潘天寿的口传心授,从刘伯骏的作品中能看出来有潘天寿的影响,但面貌不同。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史家邵大箴所指出的,潘天寿画得比较聚,刘伯骏画得比较散,但是散里面有韵律、有节奏、有音乐感,非常精彩。追求聚容易,做到散很有特点,在散里追求统一、整体、大气,追求散而不散,散是艺术散,不是零散,很不简单。著名批评家贾方舟也感叹到,看刘伯骏的画,会立刻被它那灵动的笔墨、飞动的气势所打动,画中透出的勃发生机,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已入耄耋之年的90老翁之手,但能够驾驭这样淋漓酣畅、一气呵成的画面,又绝非缺少长期修炼而功力浅薄者所能为。在刘伯骏的画前,能强烈感觉到一个艺术家的生命能量和艺术功力是如何在他的艺术中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合力”,显现出一种光华灿烂的生命感。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原中国美术馆馆长)2011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
“十指禅机•刘伯骏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曾指出: 刘伯骏晚年的指墨越来越走向完全自由的表现性,而这种表现性突出指墨痕迹在画面上的流露,形成一种近乎抽象的笔墨形态,值得史家深入分析。从刘伯骏十指触及纸面的过程中,在他的指画作品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指画技法,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种生命动力的挥发、施展、运行以及奔流。并从中启发人们认识到,刘伯骏的指画不仅仅只是纯熟的特殊技巧,更是刘伯骏特定生命形态的表达。这是刘伯骏对指画传统的更新和推进,值得进行深入地学术探讨,刘伯骏也因此而值得敬重和致意。对于刘伯骏艺术的梳理具有学术史工程和艺术史抢救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