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大英首展中国当代陶瓷: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展览 >> 大英首展中国当代陶瓷: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大英首展中国当代陶瓷: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作者:佚名      藏品展览编辑:admin     
周国桢陶瓷作品《雪豹》 周国桢陶瓷作品《雪豹》 策展人陈海波向独立纪录片导演、瓷器鉴赏家苏伯乐(Lars Tharp)讲解展品。 策展人陈海波向独立纪录片导演、瓷器鉴赏家苏伯乐(Lars Tharp)讲解展品。

  陆斯嘉 

  2014年11月18日,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明:盛世皇朝五十年”特展展厅里,一位金色鬈发的女性俯身端看着一只青花小碗,口径不足一掌的小碗上结着色泽温厚形态饱满的寿桃。当这位西方观众与展柜边另一位观众目光相会时不禁感慨:“Beautiful(美极了)!”无论是这场吸引了数万名观众的明朝特展,还是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陈列的大维德藏中国瓷器,皆向参观者传播古代中国的陶瓷美学。

  就在同一天,“2014伦敦大英博物馆——新瓷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特展在大英博物馆clore教育中心开幕。从明代青花碗所在展厅到“新瓷”展厅不过百步,中国陶瓷却在场景切换中历经近六百年的传承演变,进入了当代的思考与创作。

  展览揭幕作品是一件来自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60年的陶艺家周国桢创作的《领头羊》,展览策展人、中国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陈海波表示“选择这件作品揭幕,一是周先生的全新生肖瓷雕系列正逢2015年中国羊年,这是他最新的创作,也是重作,二是因为这头羊寄予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在今后发展中的期望以及中国当代艺术陶瓷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念”。

  展览共展出27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涵盖传统的瓷瓶、瓷盘绘画类作品、造型类瓷雕作品以及前卫的抽象及表现性作品,作品来自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上海当代艺术家陆云华、旅美艺术家朱者赤、景德镇陶艺家朱建安等18位中国陶艺家。

  周国桢的《雪豹》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好奇。豹子全身雪白,陶瓷纹理如同爆裂般裹挟着躯体,在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注视中,这头雪豹将体内活跃的生机安放成一个优雅的卧姿。据周国桢介绍,1981年诞生的这只雪豹来自一场意外,当时,雪豹内施乌金轴,外罩彭城釉,塑成后放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一座试验用的小型电窑里烧炼,按原计划,应达到1200℃高温,烧成的颜色应为棕黄色,并出现不规则的金钱状黑斑。不料烧到1100℃左右时,突然停电,电炉冷却后,原先设计的“金钱豹”变成了“雪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窑温差100℃,釉面没烧熟,棕黄色变成灰白,而且出现了冰裂,又由于底釉乌金釉已熟,从冰裂纹中闪出不规则的油黑的线条和色块,形成了斑驳奇异又求之不得的残缺肌理美。此后的创作中,他有意地运用了因缺陷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力,将釉的开裂与起泡所产生的效果运用到当代陶艺的创作中。

  2013年,法国国家陶瓷博物馆收藏了一件上海艺术家王绪远创作的汉书青花瓷瓶。作为对传统艺术当代性的探索,王绪远将汉字与青花瓷结合,形成现代汉书陶艺。展览中的汉书青花瓷瓶《皖》上,青瓦白墙的古村庄与层层叠叠的马头墙,实际上是汉字“皖”的图示化,并以青花的含蓄美来呈现。这种“在黑白处观察五色”“通过简洁来寻找多彩世界”的尝试,正是由中国传统美学出发,对当代艺术思考的回应。

  独立纪录片导演苏伯乐(Lars Tharp)从上世纪90年代起,18次前往江西景德镇,对中国传统瓷器和当代陶瓷艺术都不陌生。他曾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过两部介绍中国瓷器的纪录片《中国瓷器瑰宝》(Treasures of Chinese Porcelain)、《从六件瓷器认识中国》(China in Six Easy Pieces)。苏伯乐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说:“我虽不懂中文,但能看懂中国书法,可以从字中看到手部移动。对你们来说书法是文字,但对西方观众来说书法就是抽象的。”他认为,艺术中具象与抽象的关系十分微妙,抽象作品也是基于现实世界基础上的,观众需要调动自己的记忆和感知去理解抽象艺术中的现实对应。

  环视展厅,27件展品中传统瓷器造型上的绘画类作品有10余件,陶瓷造型类作品有10余件,表现性和抽象性的作品有5件,这些展品是否体现了中国当代陶瓷发展的整体面貌?

  陈海波认为,不少西方博物馆内都藏有中国历代陶瓷,但鲜少当代瓷器作品,可见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当代陶瓷并不熟悉,因此这次展览重在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陶瓷的认知、打破西方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局限概念。

  苏伯乐认为:“震撼西方人的往往是历史上的中国瓷器,所以我好奇,古老的传统如何走向新的时代。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西方艺术已经来到中国,中国艺术也进入西方,这种互相融合是我一直感兴趣的,所以来到这里参观。”当被问及作为参观者同时观看了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展览和当代瓷器展览有何感受时,苏伯乐说:“如果有人带我走进一间摆满宋代瓷器的屋子,接着又带我进入一间摆满明代瓷器的屋子,我会惊讶于它们竟是来自同一种文化。文化随着历史演变而不断改变,宋的典雅含蓄与明的大气外向迥然不同,后者像是一个‘爆炸’。我看了明代展和当代瓷器展是同样感受,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后者的当代多样性,也是一个风格的‘爆炸’。”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对《艺术评论》表示,目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已很活跃,深入国际前沿领域,有许多突出的学术价值。一些老先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呼吁从事当代陶艺创作,多年来坚持立足于现实,敢于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青年艺术家也在探索当代创作语言,例如展览中一件由上海东华大学环境艺术系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赵强创作的瓷瓶《水色年华》,“对于釉色的把控、紫色与青花的结合非常匀称,一般青花很深很蓝,他控制得很好,非常高雅。装饰方法与传统有很大区别,抽象地表现出一种阴阳结合,用回纹来解释阴阳概念。虽然是一个器皿,但很有个人思想。”不过,吕品昌也表示,是次展览空间有限,无法承载体量较大的当代陶艺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留有一些遗憾。

  英国拍卖行邦瀚斯亚洲主席Colin Sheaf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国艺术品持续升温,邦瀚斯在近期的亚洲艺术节中展示的主要是宋元明清的中国古董,中国当代瓷器还未涉及,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对这个市场有所了解。

  “中国当代陶瓷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王绪远说,“在英国期间与欧洲艺术家、鉴赏家和陶艺协会进行了交流,这种感受和影响不仅停留在那段时光中,对艺术家后续创作以及了解东西方文化的需求将产生作用。当代艺术的广泛性、多样性需要不断探索,中国文化需要开拓更多新领域,在当代性的表现手法和诠释技法上还要下大功夫。”他认为,中国当代陶瓷实现“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过程很漫长,进入国际主流博物馆展出或被收藏是初期阶段,未来参与国际重要博物馆的陶瓷交流项目,与国际艺术家进行当代陶瓷的研究、制作、展览,并邀请外国艺术家到国内,互学、互鉴、互融,才能实现深度的走进去,达成更广泛的陶瓷文化和市场交流。■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