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董希文创作的《百万雄师下江南》《抗美援朝》《红军过草地》等来自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家属所珍藏的128幅作品。这是至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董希文家属珍藏的《开国大典》创作小稿也首次公开露面。
京华时报记者易小燕 杨菁
□展览现场
靳尚谊忆恩师创作过程
在当天的展览现场,靳尚谊、侯一民、詹建俊、潘公凯、常沙娜等诸多美术界名家汇聚一堂。作为董希文的学生,靳尚谊回想起当年老师的艺术创作以及对自己的教育指导,依旧记忆犹新,讲述了董希文几幅代表性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那时候经常去看老师创作的画作,所以对老师创作的作品比较熟悉。1952年的时候,我们学生到一个发电厂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董老师刚刚接受《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任务。2个月以后,我们在一个胡同的平房里,看到了这幅作品。画布钉在墙上,基本已经创作完成,画面非常精彩。我记得1953年这幅油画作品作为年画发行全国,据说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年画。”董希文的学生、艺术家袁运生说:“董先生的一生事业,教育无非是重要的一环,他不会左右学生的想法,而是根据每一个人不同的特点,加以引导。纵观董希文先生一生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是元气充沛的,透出蓬勃的生机。”
《开国大典》创作小稿首亮相
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董希文的艺术作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担任策划,将最好的展示空间进行展示改造,整个展厅设计成富有民族气派的暖红色,其间穿插从董希文作品中节选出来的蓝天白云图案作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将展览分为“转益多师”“心系敦煌”“革命历史画”“重走长征路”“春到西藏”和“访苏之旅”六个板块,展现了董希文在“油画中国风”“油画民族化”实践上的成就。
此次展览除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董希文作品大集结外,还首次展出家属珍藏的董希文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作品,包括董希文早年求学期间的珍贵习作,20世纪40年代徐悲鸿极为推崇的《戈壁驼影》《瀚海》;也包括解放后为创作《百万雄师下江南》而作的16幅创作稿和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组组长之一时所作的2幅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图稿。据了解,当时毛泽东前后三次观看《开国大典》,并给出了很高评价:“我们的画,拿到国际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虽然因涉及到作品的保护,大家所熟知的《开国大典》这次并未展出,但《开国大典》的创作小稿尤为引人注目。纸面已经发黄,但后来成为“红色经典”的气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大量珍贵作品和文献都将首次亮相。
□策展人访谈
董希文坚持油画中国风
此次展览是范迪安回归央美后举办的首次大型展览。据范迪安介绍,在董希文展览之后,还将持续重磅推出央美老一辈杰出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而此次启幕展之所以选择董希文,是因为“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董希文是一位为中国油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毕生贡献的艺术大家与名师。”范迪安认为,董希文对“油画民族化”“油画中国风”多样探索的艺术主张,至今影响着我国的艺术创作。
在范迪安看来,董希文在20世纪30年代的求学经历对其绘画风格的形成极其重要。在长达7年的求学之路上,董希文辗转5所美术专业学校,遍访名师,先后师从法国教师、林风眠、常书鸿、李超士、潘天寿等,博采多家众长。在董希文的艺术中,尽管他选取的是油画,但从他一生坚持走油画民族化的明确态度中,仍能看到他骨子里所受到的传统艺术的影响。”
□女儿追忆
父亲喜爱凡·高和拉斐尔
在展览开幕时,女儿董一沙潸然泪下,她说:“父亲59年没有过过一次生日,这次画展是为他过的最好的一次生日。”在董一沙的印象里,父亲非常严格,又很温和,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责任感。“我父亲平时特别忙,很少有闲工夫管家里的琐事。但我第一次戴上领巾的那一天,我从学校往回家地胡同里走,走到半路上,竟然老远就看见他了,特高兴地拍着掌朝我走了过来,走到跟前蹲下来对我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少先队员了’”。50多年过去,董一沙在描述这一幕的时候,又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他把那一刻当成一场仪式一样,让我记住从那时开始,身上就有了使命感、责任感”。董一沙回忆,父亲与爷爷的教育方式不同,父亲在对待下一辈时表现出的是完全的民主,“他从来不干预我们的选择,不强迫我们一定要走什么样的路,而是尊重我们的个性,在此基础上给予引导。”
对于父亲走上艺术的道路,董一沙说:“爷爷董萼清收藏大量古代书画、金石碑帖与瓷器,使父亲自幼埋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基。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正式习画,但爷爷不允许,父亲便考入杭州之江大学(今天的浙江大学)土木系。但第二年父亲便‘弃工从艺’,瞒着爷爷考入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樑等学习西画。”至于父亲最喜欢的艺术家,董一沙也“很难说”。“他会喜欢不同风格的作品,曾经有跟我们说过他特别喜欢凡·高,他喜欢凡高作品中强烈的色彩感,喜欢凡·高作品所呈现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情;他也会喜欢拉斐尔作品的优美和典雅。他的口味很丰富,正因如此,也造就了他自己作品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