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井喷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井喷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井喷

作者:佚名      藏品动态编辑:admin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从来都不缺少话题,而今年最热门的无疑是中国艺术。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正在举行之中,行色匆匆的中国艺术家不断出现在水城码头,在街巷、渡船小站随处可见中国艺术展览的海报,更有中国艺术家大型艺术作品悬浮在威尼斯大运河主航道上空。

  “就是人多,非常多,中国艺术家比在望京草场地看到的还多。”参加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的艺术家王庆松略带调侃地说。

  “变位”的中国馆

  “中国馆的大油罐没有了,中国本身就在不停地变化中。”这是王庆松眼中的变化。

  中国馆的展览在威尼斯处女花园及军械库举办,中国馆建筑内部数十个油桶成为困扰中国策展人最大的难题。因为这些已经有50年以上历史的油桶,将被意大利方作为工业遗产文物,所以一直不同意搬出军械库。在中方的多年努力下,今年意方终于同意把这些油桶搬出,只保留一个作为纪念,中国馆由此告别了“油罐时代”。

  出生于湖北的王庆松,也是从宋庄走出的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被称做“中国摄影界观念摄影的领军式人物”。他带到威尼斯的摆拍摄影作品《跟你学》、《跟他学》和《临时病房》,是对中国现实的拟象,也是转型中的中国教育景观的视觉化表达。

  “我的作品同教育和书有关,同双年展主题展“百科宫殿”也有点关系,反映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王庆松说,作品中的书都是从垃圾堆里搜出来的,这些被扔掉的书有20吨重,用卡车从垃圾站拉回来,花一个星期的时间重新摆放。

  “很多书还没开封,看都没有看,就被直接扔掉了,以学生教材居多,各方面都是浪费,浪费的教育,浪费的时间。”

  他的另外一件作品《临时病房》,是在一个类似剧场的地方,一排排的观众席上,密密麻麻地坐满了穿白色病服的人,他们有的是医生护士,有的是病人。“去医院接受的不仅是身体的治疗,还有心理上的治疗。”

  “我想表达中国正在变化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在教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快成为一种常态了,我们缺乏职业技能教育,但这并不是广告中的那种修车、厨师培训,更多的应该是知识性的技能教育。”王庆松说。

  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张小涛是中国馆的另外6名参展艺术家,他们表现内容的核心都是“中国的变化”。

  例如,何云昌在威尼斯当地取材,作品《威尼斯的海水》与观众互动;舒勇则收集了中国当代流行的词语,比如“物质文明”、“异地高考”、“吐槽”等,通过Google翻译写在透明的砖上,名为《谷歌[微博]砖》;胡曜麟的作品名为《物自体》,一个现场搭建的面积近40平米的复古徽派建筑将在处女花园草坪上亮相。

  在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微博]看来,7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油画、影像、装置、互动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多种媒介的组合,内容的共通性和媒介的结合将使7组作品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中国馆的主题“变位”。

  “变位,即是转换角度和位置来观他人,对于当代的文化思维来讲,是换位思考,也是求同存异,以他人视角来反观自身。”王春辰认为,艺术所能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图像或一个物件,而是折射、反映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发展的动态。生长在当下发展变化社会之中的7位中国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也呼应了双年展的“百科宫殿”主题。

  “中国牌”十年流变

  其实,威尼斯的中国当代艺术热潮最早是在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策展人哈罗德·塞曼,史无前例地邀请了20余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主题展,占全部参展艺术家的近五分之一,并在策展方针上使中国当代艺术成为瞩目的焦点,当年的国际艺术大奖也由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夺得。这一届双年展带动了国际艺术界的“中国热”。

  不过,中国馆正式落户“水城”威尼斯是在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为著名艺术家蔡国强,他将主题命名为“处女花园:浮现”,呈现和打造具有强烈时代性和丰富性的“开放的中国”。参展艺术家主打“中国牌”,充分利用中国馆的环境资源使艺术文化形态“浮现”在中国馆,试图努力做成中国馆应该有的样子。

  相较于第51届中国馆的浪漫梦想和声势浩大,200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日常奇迹”显得温和和微观,也没有前两届那么浓重的民族观。策展人侯瀚如甄选的4位艺术家皆为女性,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中国当代艺术中极具价值却又常被忽视的一面。中国馆布满油罐的现实环境确实是个难题,但是这次却将劣势变成优势。

  2009年,又一位艺术家卢昊接任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一职,与赵力[微博]共同策展。借助于主题“见微知著”,方力钧、何晋渭、何森、刘鼎、邱志杰、曾梵志、曾浩7位参展艺术家,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巧妙利地用空间,旨在体现有限空间中的无限空间想象和精神力量。

  2011年彭锋担任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其主题“弥漫”,以荷、药、茶、香、酒5种气味的弥漫为线索,对传统深厚的中国文化做出最当代的艺术表达。潘公凯、杨茂源、蔡志松[微博]、原弓、梁远苇5位参展艺术家让水城弥漫着中国味儿。“中国牌”复又被打响。

  但是,中国馆是一路伴着批评声走来的,“因为过去几届的情况我都看到了,我也曾经对威尼斯双年展有过自己的讨论,这都是正常的,说明大家都关心此事,大家的批评意见能让威尼斯中国馆更规范。”本届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坦言。

  因为艺术圈对参展艺术家争议不断。王春辰回应,艺术特别强调创造,“变位”正是希望发现这种创造,也是基于此选择这7位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作为当今的社会状态,不是展示最高的艺术水准,而是展示我们的生态,生态是多样的,他们象征性地反映了中国的生态,现在的中国需要新的艺术。”

  扎堆威尼斯现象

  此届双年展未开展便在国内掀起热潮,原因之一便是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是其百年历史上中国项目出现最多的一届。由中国艺术家组成的大大小小平行展有近十个,参展艺术家300多人。其中仅王林策划的平行展“未曾出现的声音”就有150名艺术家参加,也有些艺术家推出了自己的个展平行展,如方力钧与钟飙。甚至连肯尼亚国家馆策展人桑德罗·奥兰迪选择的艺术家也全为中国人。

  “威尼斯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大量藏家到场,他们在这里扫货是比在博览会扫要好,因为这里是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东西,有了展览的含义,在作品属性上多了一层光环,而博览会人们不会写上这是从博览会买的。”王春辰认为这个收藏心理值得关注,如本次就有美术馆对中国馆作品感兴趣,甚至某个作品全被美术馆预定。这是他没想到的。

  但是,中国馆每年可以吸纳的艺术家又非常少,所以当代艺术家们通过学术通道进入威尼斯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困难。不过,平行展的存在给了中国艺术家进入威尼斯一个新渠道。

  “有欲望才可能往前跑,西方已经没有什么欲望了,他们无所谓了,很懒散地去看看,但是中国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力没用到位,缺乏经验,而且费用太高,代价太大了,威尼斯商人是很精明的。”王庆松说。

  “平行展的交通很不方便,经常等不到船,有几次想过去看朋友的展览,都没有成行,参观人数很少,仅仅靠广告是不够,达不到展览的效果。”王庆松体会到的是,参展作品单个看觉得还好,但是放到一起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整体感觉这个展览缺东西,显得太随意。

  分析种种对中国平行展的批评声音,焦点并不是在展览本身,更多还是集中在其背后的资本操作,比如说:“中国的平行展,主要来自私人赞助、画廊,甚至传言是艺术家自己。”但是,策展人王林对此曾连发两条微博辟谣,并称展览由出资机构与艺术家签署参展协议,收藏作品但不收钱。

  是非要通过调查来评判。知名策展人皮力在微博上说,细想千余中国艺术家亮相威尼斯让很多人纠结的逻辑无非是两个:做这么差还展到威尼斯,或这么差还代表中国(丢自己的脸)。其实,威尼斯每次各国差的作品也很多。至于代表的问题,今天谁也代表不了谁。我们总怕被差的事和人代表了而对别人严格要求。

  “在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交流,世界各地的人都跑过来,这种氛围让人激动,会产生兴趣,比网络、广告传播更有效果。”至少对王庆松来说是有效果的,他已经收到了三四个展览的邀请,还有美术馆有意向收藏。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