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限意象”- 瑞士巴塞尔的艺术能量场)
“无限意象(Unlimited)”自2000年在巴塞尔艺术展首度登场,至今已成为展会的重要元素。它使得艺术家有机会去尝试创作那些超出画廊容纳范围之外的作品。今年巴塞尔博览会更是首度将此单元的面积拓展为17000平方米,并邀请纽约Swiss Institute馆长詹尼•杰特泽(Gianni Jetzer)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共79位,虽说并非以尺寸大小来衡量艺术品的好坏,但当全球79位重要艺术家的大型实验性作品汇聚于此,展览现场的确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艺术能量聚合之地。
来自纽约的matthew mark画廊推荐的艺术家米歇尔•马歇温斯(Michel Majerus)1967年出生于卢森堡,年轻的他在2002年因空难去世。在他大部分的大型画作及装置中,米歇尔•马歇温斯处理了与不同领域的生命及社会团体有关的主题。他的作品大多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柏林墙倒塌之后艺术和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中,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和差距随之而起,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图像时代来临,米歇尔着迷于这种图像信息,所以他的作品表面看来用大胆的色彩和方式来表现我们熟悉的城市广告,在巨大的装置作品中,他将这种图像形式扩展进展厅。
美国极简主义大师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带来的是他1978年创作的经典作品《王座Thrones》,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卡尔•安德烈的创作就体现出了极为统一的形式,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选择了100块西方红雪松木头,切割成长度统一,宽为12*12英寸,并将这些单独的木块以链锁结构横竖相间式的排列组合。他极简式的艺术表达被称为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选择了单纯、原本的形式。”
与安德烈的作品相互呼应的是女性艺术家吉娜•潘恩的作品。作为法国人体艺术的关键人物,吉娜•潘恩(Gina Pane)1939年出生于法国,1990年在巴黎去世。潘恩的艺术受到俄罗斯结构主义影响,在1970年代她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人体艺术赢得艺术圈的声誉,她最重要的创作是用刀片割伤自己的肚子,她的激进行为引来批评家的关注。但是在1980年代,她的关注点偏向了象征主义和宗教方向,而作品《La Via Dolorosa》是她后期的重要作品,代表着对悲苦之路的探寻。这次由画廊带来的是由14个墙上的重复的元素组成,包括7件铜制T形作品和7件木板作品,铜与木板相互交错布置,这件作品暗示的是感知不断变化的规律。而作品的标题《La Via Dolorosa》来源于耶路撒冷老城的一条街道。
已经去世的巴西概念艺术家黎加•克拉克(Lygia Clark)的集合雕塑作品《奇异建筑Fantastic Architecture》占据了整个展览的中心位置,克拉克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创作均以几何雕塑为主,通过吸引观众身临其境来体验作品所传达出的信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早期,克拉克创作出了一系列典型《生物》系列,将铝制几何结构以金属铰链式相互连接,组成各种作品形式。
《奇异建筑》这个作品是她1963年时设计的,其中包含了她多角度的思考,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实现都必须要与结构工程师、制造商合作,过高的生产成本让这件作品在克拉克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实现,而只留下了她的设计手稿和一些资料。在50年之后的今天,她合作的艾莉森•雅克画廊将她的手稿制作成现实中的雕塑展示出来。
在克拉克的作品背后,德国艺术家马特•穆里肯(Matt Mullican)带来了本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最大的绘画作品《two into one become three》,尺寸为22米长,7米高。马特的作品着重处理现实的认知、潜意识的幻想和表象的可能性。近四十年来,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来理解世界和现实的秩序,穆里肯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宇宙学模型”,他用百科全书式的图像和图表来表达他对物质、精神的建构。在他的绘画、装置和表演中,他利用的是自己创造出的图像模式和符号。
他的绘画也拥有一套特有的配色方案,而此次参展作品以黄色为主,表现的是他的黄色主题,意味着在艺术语境中,人文和科学是统一的。而这次的作品涉及到图像、绘画、雕塑与建筑的共同介入。(文章、图片均转载自雅昌艺术网《无限意象(Unlimited)--艺术巴塞尔大型特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