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刘望春
日前,法国文化部部长奥雷莉·菲利佩蒂宣布:法国文化部将于3月向作品所有人归还3幅二战时期被纳粹掠夺的画作,而第一批已清查确认为纳粹所掠的145件艺术品中的28件作品也将陆续归还。
菲利佩蒂说,有这样可喜的结果是因为法国文化部转变了艺术品归还的政策和处理方式——法国政府以前采取的政策较被动,化被动为主动的转折点是在一年前,法国成立了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档案局、被劫掠者赔偿委员会和Shoah历史记忆基金会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协调会,主动展开调查,确定被掠艺术品所有者的身份,而不再是等到艺术品所有者或继承人提出归还请求后才展开行动。
1月30日,法国参议院召开被劫掠艺术品问题研讨会。参议员高丽娜·布舒在工作报告中对二战时期被掠艺术品情况和政府采取的作品归还公共行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加快归还工作的建议。布舒表示,目前,全世界的博物馆开始实行“正派、规矩博物馆”的理念,即博物馆要确认所有藏品的正当来源,希望法国也坚持不懈地做好反省和清查工作。“应把伦理价值作为我们关注的重心,博物馆及其馆长对拥有被劫艺术品不承担责任,但他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藏品清查工作。”她说。布舒认为,文化部成立工作组的成果是令人满意的,但还应更进一步。博物馆必须行动起来,其藏品来源需透明。
对于艺术品归还问题,部分人认为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布舒主张加强公共行动,以免僵化的法律条文流于形式。她说,召开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并非促成有关归还劫掠艺术品法律的出台,而是号召和推动人们关注搜寻艺术品来源的工作。为了加快确定艺术品来源和归还工作,布舒提出以下建议:对已确定为二战时期被劫掠所得的163件馆藏艺术品,尽快建立系统性的确定其来源的调查;对其他二战时期所劫艺术品启动调查来源工作;要求博物馆做好所有藏品的档案整理工作;建议国家遗产学院的实习生和广大学者参与博物馆藏品来源的研究工作;支持二战时期所掠艺术品的集中展出工作;对所掠艺术品进行资料汇编并在网上公布;向法国博物馆的领导者宣传推广美国对待所劫艺术品的有效工作经验等。
菲利佩蒂认为,应将归还被掠艺术品的工作作为面向年轻一代的教育手段。她说,必须让人们知道:在MNR(国家归还博物馆的首字母简写)3个字母背后,是野蛮的纳粹行径掠夺的生命。“归还这些艺术品也是还给全体法国人民一个真正的文化遗产。”她说。
据统计,二战期间,被纳粹掠夺或强制收购的画作、家具、地毯等共10万余件艺术品曾被保存在法国,其中绝大部分物品已于战后归还原主,但至今仍有2000余件珍贵的无主艺术品被法国博物馆保管。法国政府要求,在找到艺术品的主人之前,所有博物馆在展出这部分作品的时候,都必须添加必要的注解。拍卖行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拒绝拍卖被掠艺术品。
有关专家认为,法国政府对归还二战时期劫掠艺术品的态度显示了其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促进解决对其他不正当所得艺术品的归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