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南非记者 苑基荣 本报驻英国记者 白 阳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1日 22 版)
图为在大英博物馆非洲馆中展示的一组非洲文物。本报记者 白 阳摄
近年来,有关非洲文物回归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今年2月,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正式向肯尼亚移交30件历史文物;2013年,法国海关向尼日利亚移交了查获的5件诺克陶俑,它们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早的陶土艺术作品……在很多人眼里,非洲流失文物回归被认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随着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非洲人正在找回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加大对自我意识的重建,追索文物是其映像之一。《非洲辩论》近日提出,文物是非洲数代人文化的结晶,现在是非洲被盗文物回家的时候了,而随着非洲的发展,非洲国家有意愿也有办法让这些文物回家。
海量非洲文物散布欧美博物馆
贝宁是非洲一个古老帝国,16世纪的贝宁青铜塑像技术上的细腻程度已可以和同时期欧洲作品媲美。贝宁艺术被欧洲许多艺术家复制、吸收,对欧洲现代艺术的早期形成具有很大影响。1897年2月9日,英国海军少将哈里·罗森率领1200名士兵入侵贝宁,下令烧毁贝宁王国所有城镇和村庄,就地绞死贝宁国王,掠走4000多件文物,随后这些文物散落于欧美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贝宁的遭遇仅是非洲文物遭劫掠的一个缩影。目前,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伦敦博物馆等9处馆舍都拥有来自非洲的文物、书画等物品。其中,大英博物馆即有约20万件藏品来自非洲大陆,其古代埃及部收藏文物达7万余件,仅次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藏品中有大型人兽石雕和为数众多的木乃伊,多种碑刻、壁画、金玉首饰、镌石器皿以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模型,年代可追溯到5000年前。《非洲辩论》报道称,比利时皇家中非博物馆据说拥有1.8万多件非洲文物。
本报记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网站上看到,非洲文物是该博物馆最大收藏之一,包括1.5万件有关人种的文物和5000件考古文物,大部分是在1891—1937年间获得,藏品大部分是1912年从伦敦购买。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在位于约翰内斯堡市中心的非洲博物馆看到,展出的南非历史图片和文物很多是欧美博物馆馆藏的复制品。非洲博物馆一位馆员对本报记者说,非洲博物馆内有藏品80多万件,但很大一部分是从欧美博物馆复制和回购的。
南非金·萨克斯美术店店长金在店里向本报记者展示了一本有关2500年前非洲艺术的彩版书,介绍了1998年德国国家人类民俗博物馆举行首次全非艺术品展览,从欧美50位私人收藏家手中收集到677件非洲2500年前的文物做集中展示。记者发现这些文物来自从埃及到南非,从马里到贝宁再到东非所有地区,精美纷呈,做工细腻。用金的话来说,这仅是欧美私人收藏非洲文物的冰山一角。
追讨利于非洲人恢复历史认知
正在金·萨克斯美术店参观的南非戏剧导演塞勒对本报记者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知识都来自西方,对非洲历史知之不多,殖民前历史则一点也不知道。塞勒表示,殖民主义教育已把非洲人的情感和精神异化,帝国主义者教育非洲人仇视他们固有的价值观和知识,而文物会在恢复历史记忆过程中具有巨大帮助,是非洲重建意识和精神的载体。
记者在非洲博物馆遇到前来参观的南非金山大学学生爱丽斯,她对本报记者表示,文物是定义非洲人身份和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证明非洲前殖民史不是欧美兜售的野蛮的、缺乏组织和文明的历史,纠正非洲数百年来的不公。通过追讨被盗文物,非洲人将得以恢复历史记忆,从而解释现在和规划未来。在发展中追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塑造自己的全球坐标,这是摆脱对西方依赖的根本途径之一。
金表示,近些年非洲国家逐渐加大对文物的追索,与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有分析认为,文物回归还能反过来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学者奇卡甚至表示,如果欧美博物馆中非洲文物的30%归还非洲,其巨大经济价值就能帮助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贫穷问题。
流失文物的回归面临现实挑战
近年来,非洲国家在与外国政府、博物馆以及拍卖行等一次次的博弈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独特的追讨策略,例如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索要流失文物。2002年,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梅莱斯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问题首脑会议上当着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和各国首脑的面,猛烈抨击意大利政府,要求归还方尖碑,促使意大利政府会后痛下决心,成立专门文物追讨部门。
埃及、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都设有负责流失文物追讨的特别委员会和独立机构,埃及最有成效,已追回5000多件文物。此外,非洲很多国家民间组织还成立了追讨文物机构。
非洲文物回归面临的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2002年,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19家欧美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其收藏文物属于全人类,不能也不必成为原属国的财产。大英博物馆馆长和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还发起宣传运动,捍卫西方博物馆拥有非洲国家被掠文物的合法性。金表示,国际文物返还条例的苛刻条款也让非洲国家面临重重障碍。
(本报约翰内斯堡、伦敦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