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勒姆勒博物馆的创始人海伦·库勒-姆勒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个收藏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她是认识天才凡·高的第一人,最终她成为除了凡·高家族之外的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收藏家。1935年,库勒-姆勒夫人将她收藏的所有艺术作品捐献给荷兰政府,作为回报,荷兰政府为其建造了这座位于森林里的博物馆。
从阿姆斯特丹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霍格费吕沃国家公园,到这里是为了凡·高而寻访库勒姆勒博物馆(Kroller Müller Museum)。汽车可以开进公园。进公园后不远就有一个自行车车站,任何人都可以不办任何手续将自行车骑到下一站,即数五公里远的库勒姆勒博物馆。到了也没有还车的手续,一切好像天然的一样。
位于奥特洛(Otterlo)的库勒姆勒博物馆得名于创始人海伦·库勒-姆勒(Helene Kroller-Müller,1869-1939),她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个收藏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这是一个具有眼光和魄力、不为世俗左右、非常强势而有着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出生于德国富裕的实业家家庭。其父亲威廉·姆勒,是矿业及钢铁业的供应商。1888年,海伦嫁给荷兰船运和矿业大亨安东·库勒,按照荷兰的传统,女人婚后姓氏使用夫姓和父姓,于是,海伦就有了库勒-姆勒两个姓氏合在一起的新的名字。当她成为荷兰最富有的女性时,受到荷兰画家、艺术评论家、收藏家和艺术品经纪人布莱摩尔教导,并听从了他的建议而投入到艺术收藏品领域。1907年,她收藏了她传奇历史上的第一件艺术品,即保罗·高更(Paul Gabriel)的《风景画中的火车》。随后,库勒-姆勒夫人成为一个狂热的艺术收藏家。
从与凡·高相关的各方面历史来看,库勒-姆勒夫人是认识天才凡高的第一人,最终她成为除了凡·高家族之外的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收藏家,其收藏超过91件凡·高的油画,还有2000多件纸上作品。在库勒-姆勒夫人的有生之年,共收藏了约12000件艺术品。其中有1万多件纸上作品和资料。1908年,她收藏了第一幅凡·高的作品。1906年至1921年,是库勒-姆勒夫人的主要收藏时期。
不同于一般收藏家的是,库勒-姆勒夫人早期就有向公众开放藏品的想法,后来因为病后开悟,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够更多地与公众联系,而1921年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她这一想法的早日实现。由于她丈夫的公司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并危及到这对夫妻在霍格费吕沃的房产和艺术收藏,为了保持藏品的完整性,1935年,库勒-姆勒夫人将她收藏的所有艺术作品捐献给荷兰政府,条件是政府需要在其寓所建一座博物馆并展出其捐献的所有的藏品。由此,库勒-姆勒夫人“美术馆-家”(museum-home)的梦想得以实现。1938年,由建筑师亨利·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设计的库勒姆勒国立美术馆,以夫人的名字冠名而正式开馆,库勒-姆勒夫人担任了美术馆的第一任馆长。遗憾的是她第二年即去世。
由于战争的威胁,原本计划建一座豪华博物馆的愿望并没有实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术馆几经扩建却焕发了新生。1953年增加了美术馆侧翼的雕塑画廊;1970年至1977年之间由维姆·奎斯特(Wim Quist)设计的另一个侧翼则用来展出不断增加的现代雕塑藏品;2006年由荷兰建筑师Aldo van Eyck设计的雕塑展廊在雕塑公园后部兴建,成为到目前为止该馆的最新建筑。
库勒姆勒博物馆的特色除了著名的凡·高收藏之外,就是它作为欧洲最大的雕塑公园而名扬四方。作为雕塑公园,它在森林公园中占地30万平方米,用现代和当代雕塑成就了欧洲现代园林的荷兰范本。而这一切的起源,也是来自库勒-姆勒夫人的创意。这里原来是她丈夫狩猎的地方,为了给这里增添艺术的氛围,库勒-姆勒夫人将自己收藏的雕塑中的一些得意之作安放在这里,装点了绿茵。而始于此的雕塑公园的构想,则造就了今天一个更大规模的艺术天地。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包括肯尼思·斯耐尔森及理查德·塞拉等许多雕塑家都创作了与周围环境相联系的雕塑作品。其中美术馆为玛塔·潘(Marta Pan)于1960年至1961年间创作的漂浮雕塑《奥特洛》(Otterlo)特别设计了一处水池,不仅增加了一片绿荫中的天光水色,还增加了雕塑和它的倒影。水池和雕塑一样成为天外来客,既调节了视觉的节奏,又为整个雕塑公园增添了意外的惊喜。而一般认为,这件雕塑以及水池和布局也标志着“从美术馆到雕塑园的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50件雕塑已经长在园中,与周围和谐共存,成为呼应美术馆主体建筑的重要组成。
因为库勒姆勒博物馆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环绕四周的雕塑公园,不管是从博物馆看室外,还是从室外看博物馆,都延伸了博物馆的建筑空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每一位设计师都精心地对待这片难得的宝地,落地大窗与透明的走廊,不仅是借景,更重要的是在视觉上突破了阻隔而让人们赏心悦目。针对库勒-姆勒夫人收藏的特点,雕塑和架上绘画的展示空间在节奏的转换中能够让人们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心良苦。
显然,运营这样的博物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在博物馆建立之初就成立了基金会,可是,为了发展还是于1994年走向了私人化的发展方向,但仍然得到文化部每年700万欧元的资助。2013年该馆有31万访客,馆里却只有63名全职员工,这总共130多人的团队现在每年还要举办6至8个展览,而每年借出作品达50多次。因此,全年要解决300万欧元的运营资金,其中的特展须向基金会或私人筹款。
库勒姆勒博物馆作为在森林里的独特的当代艺术馆,远离市区,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们不得不感念库勒-姆勒夫人的智慧和魄力,不得不欣赏她的美感和信念。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赶上了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代,她没有因为现实中对现代主义的质疑而动摇立场,相反,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重要的是她与公众分享的无私精神,为荷兰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收藏的成就也像教科书那样为后人所范。1928年,在库勒姆勒博物馆还没有建立前,她就出版了告知人们怎样收藏的著作,而她所认为的自己收藏当代,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等,包括此前的印象主义,所建构的艺术历史的沿革,已经终结了收藏工作。没有想到,此后的雕塑园的建立,以及不断的高质量的雕塑收藏,延续了她的生命,成为世界现代收藏史上的一段难以忘却的赞歌。
作者:陈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