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样的名琴总估价能达6000万美元
1736年制 朱塞佩 瓜奈利 “Lafont”小提琴作者:孙行之
“第一次接触到顶级小提琴的时候,我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令人难以自拔。”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列宾在谈论朱塞佩·瓜奈利制作的“Lafont”小提琴时评价:“个性鲜明,非常活泼。”生活于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人安德烈·阿玛蒂被公认为小提琴的发明者。而将小提琴制作引入黄金时期的则是斯特拉迪瓦利以及之后的天才工匠朱塞佩·瓜奈利。
科学昌明的今日,工业化的精密依然没有能够取代300多年前手工艺的精湛,演奏家们仍以能够得到这两位大师的家族所作名琴为荣。尤其是斯特拉迪瓦利制于1700年~1724年这一黄金时代的琴,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级演奏家可遇而不可求的爱物。像是马友友的“戴维朵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小提琴家帕尔曼(Itzhak Perlman)的“Soil”、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所用的“Emiliani”等都是出自斯特拉迪瓦利这一时期的杰作。
10月14日至11月29日,佳士得在上海及香港举办“音乐的艺术:私人收藏珍罕意大利乐器”展,展出由17、18世纪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利以及朱佩塞·瓜奈利制作的八把大提琴与小提琴。这其中就有列宾珍爱的“Lafont”以及颇具传奇色彩的“Harrell,Du Pre”。这八把名琴皆出自一位藏家之手,而佳士得策划的此次展览也是为将这些名琴释出做铺垫。据佳士得中国区总裁蔡金青介绍,这些名琴将以私洽的方式出售,总估价6000万美元。
这些名琴的流传与著名演奏家、名声显赫的家族或是名商巨贾密不可分。“Harrell,Du Pre”,这是斯特拉迪瓦利制作于1673年的大提琴。在它诞生后的300多年历程中,曾一度伴随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大提琴家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1673年制 斯特拉底瓦利“Harrel, Du Pre”大提琴“Ex-Kochaski, Rosenheim”是斯特拉迪瓦利制于1686年的小提琴。对于这把琴来说,首位有文献记载的小提琴收藏家为Willy Rosenheim,据说他在演奏生涯早期将小提琴借予波兰小提琴家兼作曲家保罗·寇恒斯基(Paul Kochaski)。二十世纪初,小提琴辗转落入美国爱因斯坦家族的手中,其后售予纽约的小提琴家柏恩斯坦(Bornstein)。1967年,Sylvia Cleaver买下小提琴,成为现时珍藏的一部分。
与斯特拉迪瓦利一样,瓜奈利是制琴天才,但与前者的高产不同,瓜奈利一生仅制作了数百把提琴,现存的最新统计仅150把左右,这就让他的琴在价格上超越了斯特拉迪瓦利。对于小提琴家而言,若非永远告别舞台或身故,他们很少会将自己的“瓜奈利”出让,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菲兹(Jascha Heifetz)、谢霖(Henryk Szeryng)、格吕米欧(Arthur Grumiaux)无不如此。即使当这些大师去世后,他们所用的德·吉苏小提琴往往也被存放入博物馆中,以期永久保存。1728,朱塞佩 瓜奈利, “Kubelik, Von Vecsey”小提琴有着“帕格尼尼再世”之称的捷克小提琴家扬·库贝利克(Jan Kubelik)曾收藏有十余把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利名琴。“二战”期间,迫于生计,他变卖了自己那把制于1735年的瓜奈利名琴。有趣的是,在1967年8月3日,当扬·库贝利克的儿子、指挥家拉斐尔·库贝利克(Rafael Kubelik)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小提琴家迈克尔·拉宾(Michael Rabin)合作时,发现拉宾手中的小提琴正是指挥家的父亲当年变卖的那把瓜奈利。此次展览中制于1728年“ex-Kubelic/ex-Von Vecsey”也曾属于扬·库贝利克。
名琴是演奏家的爱物,也是收藏家眼中价值高昂的藏品。这些集名匠心力与历代最美妙乐章于一身的名琴,若只能成为橱窗中待价而沽的商品,而不是继续在演奏家手中鸣奏,恐怕有违斯特拉迪瓦利和瓜奈利等人当年制琴的初衷,也无益于其在收藏市场价格的攀升。与一般古董不同,乐器需要与它的演奏者相伴而行,演奏家的演奏才能使它们的生命力得以延展,进而越发醇厚。再好的保存条件也无法取代演奏家的使用所带来的共鸣。然而,对于一般的演奏家来说,这类提琴价格显然高昂到令他们无法承受。因而,收藏家都会将手中的琴赞助给著名演奏家,这几乎也成了一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