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艺术品鉴宝活动暗设陷阱 为骗钱把假的说成真的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艺术品鉴宝活动暗设陷阱 为骗钱把假的说成真的

艺术品鉴宝活动暗设陷阱 为骗钱把假的说成真的

作者:佚名      藏品动态编辑:admin     

  近期,一则“香港御华国际艺术品公司把农民包装成鉴宝大师,一年骗取1000余万元鉴宝费和拍卖服务费”的信息在全国舆论界“炸开了锅”,亦引发投资收藏圈人士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通过网络在香港注册皮包艺术品公司和所谓专业杂志,而后在国内一些大城市租下高档办公场,挂牌设立文物鉴赏公司,组建“大师”鉴宝团队,谋划文物鉴宝活动和设置拍卖骗局,趁机骗取藏家高额服务费,是时下一些诈骗集团的惯用手法。

  无独有偶,南方日报记者前不久无意中在广州珠江新城也遇到了一家类似的公司。其包装手法与常州市警方刚刚通报的那家皮包公司几无二致。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调查??

  广州也有艺术品皮包公司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接到一位同行电话,问记者有没有兴趣去参与报道一起鉴宝活动。通过该同行转发过来的信息,记者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刚刚在香港创刊的杂志在其广州公司“重金策办”的新书发布会,号称已获得国际版权,并与西安某国际古玩城合作推广。借此之机,负责运营该杂志的公司将在现场“隆重举办××专刊精品征集的海选活动,并邀请国家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莅临现场坐镇鉴宝支持”。

  虽然一接触这样的宣传口气,记者内心便有些警惕。但出于好奇,还是决定跟这位同行到现场去看一看。

  6月26日上午,记者准时来到活动现场。地点其实就在广州珠江新城、南方日报社斜对面的一栋高档写字楼。由于没有事先跟联系人打招呼,记者就自己直接到前台签到,所以,签到人员一开始还把记者当成了来参加“海选”的藏友,不仅有“一对一”的业务员马上过来与记者对接,而且要求记者在签到表上写下身份证号码和携带文物宝贝的数量和名称。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记者故意未表明身份,而是“非常淡定”地签完名,顺着业务员热情的指点在现场逛了一圈。这是一个面积只有小几百平方米的高档办公场所,室内设计端庄典雅,不管是桌椅、茶几,还是橱窗台柜,都无不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里边最大的一个空间就是当天举行新书发布会和海选活动的场所,周围两面墙都排满了展柜,里边陈列着各种真假难辩的古董。其余的空间都被设计成独立的办公室,业务员和管理人员带着不同的客人频繁来往于各个办公室之间,无论进出,都会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显得非常忙碌。

  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记者从现场挂出的海报和横幅了解到,这是一家自称总部在香港、名称叫“御×国际”的文化公司。在所有的宣传资料里边,该公司都把自己称作是一家古玩交易双向服务平台。该公司旗下这本《文化××》杂志,虽然刚刚创刊,但在宣传资料里却说得相当权威,并且宣称已经受到几十万会员客户的青睐。

  由于《皮包公司将农民扮成鉴宝大师 地摊画秒变古董》的新闻是在7月17日被国内媒体曝光出来的,因此,记者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的这家“御×国际”公司,其实与常州警方查处的那家“御华国际”公司包装手法非常相似——不仅名字只差一个字,而且同样自称总部在香港、活动场所在国内某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组建了“大师”鉴宝团队,目的就是发动广大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来参加他们的鉴宝活动和拍卖活动,趁机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

  几分钟后,该公司负责联系媒体的办事员终于主动与记者联系,当他发现记者已经在现场时,表现得非常吃惊,马上把记者带入一间独立办公室。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从来没有见过记者的他,还没有等记者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记者准备如何报道他们这个活动,然后一口气地说了一大堆的报道要求,让人感觉记者就是他们的广告员一样。

  带着不安的心情,记者从这间办公室退了出来,刚好遇到了从另外一间办公室出来的那位同行。没想到,他的感觉居然与记者如出一辙。趁着联系人去向领导汇报的瞬间,我们赶紧“逃离”了现场。

  事后,记者通过广州工商部门和香港注册管理机构查询得知,这家公司几个月才在广州刚刚成立,而所谓香港九龙总部注册地址实为供多家皮包公司共同挂靠的地址。

  手法??

  为骗钱把假的说成真的

  这件事过去仅半个多月,7月17日,常州警方向媒体通报了一起发生在当地的重大合同诈骗案:房某等人谋划文物鉴赏、拍卖的骗局,通过网络在香港注册一家艺术品公司,又在常州租高大上的办公场所,挂牌设立文物鉴赏公司,并将一名有文物鉴赏爱好的农民,包装成鉴宝大师。在“大师”的鉴定下,一件在家绣制的十字绣估价88万元,一件地摊上买来的印刷画成了古董,估价400多万元。还有一枚普通铜钱,更是估价8亿元。这个诈骗团伙一年里骗取1000余万元鉴宝费和拍卖服务费,他们还在香港租酒店办假拍卖会。

  当天,记者在网络上读到这则新闻,脸上马上冒出了几滴冷汗。连续几天,投资收藏界的朋友都在热议这件事。一位与记者颇为熟悉的藏友朱先生坦承,这类骗局他去年在广州也遇到过一次,皮包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骗取藏友的服务费。

  当时,朱先生把家里藏着的一个大花瓶拿给一家伪装成拍卖公司的文化公司,对方承诺帮他运作到香港拍卖。但是,交了近两万元服务费后,两个月过去了,事情还没有下文,他打电话过去追问,对方就以种种理由搪塞。最后,实在熬不住内心的怀疑,他专门到有关部门查询这家公司公司的底细,发现对方根本不具备任何拍卖的资质。至于两万多元的服务费,至今还没有讨回来。

  比朱先生遭遇更惨的是一位河源的藏友李先生。从年轻开始,这位藏友便爱上了收藏各种各样的古董,以明清陶瓷为主。由于经济条件尚可,数十年来,他从圈内朋友和走江湖的古董贩子手里收过来的各种文物多达数百件。但是,由于自己长期工作生活在山区,而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多在当地的圈子里边,很少跟外边的业内专家交流。因此,他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找一些专业机构对自己收藏的这些宝贝进行系统梳理一番,当然最好能够认识一些有实力的买家,帮他消化一部分,兑现了这部分艺术资产,他也可以安享晚年了。刚好在这个时候,一家名为广州古今通宝的公司声称可以请权威专家帮他鉴定和运作拍卖。后面的故事与新闻上所说的那些上当受骗的藏友几乎没什么两样:经大师鉴定,他收藏件件都是价值不菲的真古董。经过这家公司的层层设局诈骗之后,李先生一步步地向该公司支付了二十多万元的服务费。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宝贝没有拍卖出去,最后连那家公司也“跑路”了,直到警方介入调查,老先生才发现自己和一大帮藏友都成了受害者。

  ■观察

  皮包公司设局有三条规律

  皮包公司骗人的手法其实都大同小异。根据警方调查和记者与身边上当者交流所得的经验,广大藏友可以从以下三条规律去识破这类骗局:

  首先,他们一定会把自己伪装成一家资金实力和专业资源都非常强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一般而言,这类机构多具备如下几种特征:公司名称与文化、艺术品和金融相关;自称总部和注册地在香港,集团化运作,与多家大型拍卖公司有合作,或者间接参股一些大型拍卖公司;在国内大城市核心区租有高档办公场所,有一个专业的网站,并号称有强大的媒体资源;有的还在香港办了专业的艺术品杂志,这些杂志往往是刚创刊或者没办过几期的,拥有所谓国际刊号。

  其次,打着这些旗号,他们一般会组织和举办各种鉴宝活动来发展与收藏界的业务关系,并雇请大批所谓的大师级专家为他们站台,不管收藏者带来的是什么宝贝,他们都会故意一概鉴定为真品,而且认定其价值很高,趁机收取高额鉴定服务费用。

  最后,鉴定完之后,他们肯定会进而游说收藏者委托他们公司进行拍卖,与此相配套的各种服务都必须收取相关费用。成功签定委托合同后,拍卖通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产”,收藏者如果要继续委托他们,就必须另外交钱。如此一步步地让收藏者掏越来越多的钱,直骗到对方不肯掏为止。

  在常州作案的这家香港御华国际艺术品公司的负责人房某,其实本身也是个业内人士,曾经在上海一家艺术品公司供职过。因此,2014年,当他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立这家“来头很大”的皮包公司以后,很快就能够调集业内许多高端资源来为他们的活动造势,因为请来的专家有些确是业内权威人士,因此,鉴宝团队里边安插几个他们公司自己包装的“大师”,别的正规专家就成了对收藏者的一种障眼法,使得许多不懂行的古董爱好者上当受骗。就是运用以上这些简单的包装手段,他们仅仅一年来,就与全国各地的藏友签下过千份合同,收取藏品600余件,同时,通过搞各种虚假的拍卖会,骗取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藏有一个发财梦。有些藏家,很可能自己也不相信手里的那件东西是真的,但是,因为一时贪心,幻想能够借别人的平台花小钱赚大钱。”传记作家、艺术品行业观察者陈文对记者说,“贪心人才会更容易上这样的当。”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