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收藏了几十年的储蓄券能换大钱?(组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品动态 >> 收藏了几十年的储蓄券能换大钱?(组图)

收藏了几十年的储蓄券能换大钱?(组图)

作者:佚名      藏品动态编辑:admin     

  桂林晚报讯58岁的老曾是湖南人,来桂林打工30多年,各个工地到处跑,有两个“宝贝”,他总是带在身边。那是两张1942年发行的“节约建国储蓄券”,老曾说,他11岁得到它们,并一直收藏到现在。

  前不久,老曾听说有人拿收藏了几十年的票据换了大钱,就也拿着储蓄券去兑换,可跑了好多地方,都被告知“从没见过这种储蓄券,不能兑换”,有人还怀疑储蓄券是假的。

  老曾有些不高兴了。前天,他说要为这两张储蓄券“讨个公道”。

“节约建国储蓄券”背面有一个本息兑付表 “节约建国储蓄券”背面有一个本息兑付表

  他手握73年前的“理财产品”

  老曾现住在中山中路一个工地上,见到记者,他打开住处内一个上了锁的柜子,然后小心翼翼从里面拿出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红楼梦》,两张储蓄券就夹在这本书里。

  两张储蓄券如百元人民币般大小,红色,纸张很陈旧,边缘有些缺口,其中一张还破了个小洞。

  储蓄券的正中央写着,“节约建国储蓄券”,由“中央信托局”、“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联合发行,发行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卅一年”即1942年,距今已73年。储蓄券上,还盖有“桂林中国银行平乐简易储蓄处”的签章。

  储蓄券的面额为“国币”10元,上面还写有编号和“三年期”等字样。背面有一个本息兑付表,根据该表推断,这两张储蓄券到期时各可兑付“国币”12.56元。

  老曾说,这两张储蓄券是他11岁时从家里得到的。虽然事情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老曾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况。老曾说,当时他还在湖南老家读书,但他的堂祖母早年在桂林盐街(现在的王城附近)做生意,因此会有这样的储蓄券。当时,大人把一些债券或票据都放在一个抽屉里,自己去翻抽屉时找到这两张储蓄券,就拿出来夹在“护理”课本里。

  就这样,这两张储蓄券跟随老曾近半个世纪,老曾一直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宝贝。他说:“这件事我连儿子都没告诉。” “节约建国储蓄券”正面 “节约建国储蓄券”正面

  兑换无门 来历不清?

  前不久,老曾听说有人拿着收藏了几十年的票据换了大钱,又联想到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想起了自己那两张储蓄券,并琢磨着它们会不会也有些价值。

  老曾揣着两张储蓄券,首先想去找银行,看看能不能兑换。

  老曾按照储蓄券上的信息,先后来到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桂林的营业网点。可银行工作人员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储蓄券,不能兑换。老曾猜测,可能银行工作人员太年轻不知道这储蓄券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又找到了广西银监局桂林银监分局,可得到的答案同样是不能兑换。

  老曾不死心,又跑了市信访办、市文物局等多家单位,但没有一个单位能给他准确的答复。

  在老曾四处奔波的过程中,有人说不能确定这两张储蓄券是真是假,这让老曾很不高兴。为此,老曾对记者说,要为这两张储蓄券“讨个公道”:“只要证明储蓄券是真的,并且证明它们的真实价值,我愿意将其中一张无偿捐献给桂林博物馆或文物部门。”

  老曾这两张明明写有银行名称的储蓄券为何无法兑换?记者拍下储蓄券的照片后,首先来到我市一家银行咨询。

  该银行工作人员说,他们仔细察看了这两张储蓄券,以前确实没见过,也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咨询。但他们认为,上面写的银行名称是指新中国成立前的银行,和现在的银行不是一回事;另外,储蓄券上的发行机构明明有3家,现在也不可能让某一家银行单独兑换。银行工作人员还推测,这两张储蓄券其实类似于国库券— 由当时的政府发行,银行只是一个代理机构。因此,银行现在不会兑换这两张储蓄券。

  银行工作人员还说,即便真有机构要兑换,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小,因为储蓄券上的币种早已不再流通。另外据推测,这两张三年期的储蓄券到期后就不再计息,不管过了多少年,每张也仅仅能按照储蓄券上本息兑付表上所写的那样,兑付“国币”12.56元。

  收藏家为老曾“鉴宝”

  银行不给兑付,那么老曾这两张73年前的储蓄券,现在就只能当废纸了吗?让老曾欣慰的是,桂林收藏界人士给出了另一个答案,“这两张储蓄券虽然已不能兑付,但它还有一定的历史收藏价值。”

  成林是桂林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恰好对老曾手上的“节约建国储蓄券”有所研究。对于老曾那两张“节约建国储蓄券”的真伪,成林说,鉴定起来并不难,因为经过时代沉淀的纸张和油墨特征非常明显,难以仿造。

  成林介绍,上世纪30年代末,正处于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困难严重,国民政府只好发行巨额公债,指定当时的中央信托局、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等机构在全国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以缓解严重的财政危机,确保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抗战。

  成林说,“节约建国储蓄券”最初向国外发行,但发行量不佳;后来,国内也可以购买这种储蓄券了。储蓄券上的“国币”,也就是后来俗称的“法币”,储蓄券有8种面额,从5元到千元不等。储蓄券分记名和不记名两种,不记名储蓄券购买时就支付利息,记名的到期后兑付本息。有趣的是,为吸引群众购买,“节约建国储蓄券”的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从老曾那两张储蓄券的本息兑付表来看,三年期的利率高达25.6%。但实际上,由于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储蓄券到期兑付时根本就不值钱了。成林举例说,“上世纪30年代末,100法币能买300斤大米,而到了1945年,100法币只能买10斤大米。”再后来,国民政府溃败,连兑付业务都停了。

  成林说,这种“节约建国储蓄券”,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作出的牺牲,同时它作为抗战时期金融史和储蓄利率、邮政储蓄等方面的重要见证,为研究邮政储蓄渊源关系和抗日战争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过成林表示,“这样的‘节约建国储蓄券’存世较多,目前市场交易价并不是很高,品相不好的几十元就能买到,即便是一整套,也不过卖到五六百元。”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