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熟能生巧”。有资深玩家在论坛上总结称,鉴别古玉真伪就是8个字:“比较鉴别,熟能生巧。”
曾有人买了一块古玉到处显摆。可溥仪一看,就说是假的。问之,则曰:“从前在宫里,各式各样的古玉不知看了多少。”溥仪善于甄别真假的“火眼金睛”,靠的就是“看多了”,唯眼熟耳。
马未都举例说:“当你看到你的儿子从幼儿园门缝中露出半张脸,你马上就做出正确判断;而不需等儿子脱去衣服,看看后背上的胎记才能确认是自己的儿子。你的迅速判断源于你对儿子的熟知。熟知是鉴定文物的必要条件。”国画大家唐云也说:“鉴别真赝,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最根本的一条,端赖‘熟悉’,一切犹如每个人对自己熟悉的朋友,即使他在隔壁房间谈话,一听话音,你就能辨认出是‘何许人也’,鉴定是同一道理。”
文物鉴定也一样,要“熟”,天天琢磨,这是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歇的训练,完成鉴定则是一瞬间的事。专家鉴定瓷器时,经常会说,这件东西器型不对,口径太大了,下腹收的不够等等,这些都是与记忆对比后得出的结论。
老一辈鉴赏家们总是劝我们多看、多比、多问、虚心、恒心、耐心,说到底就是要增强熟悉,加深记忆,累积经验,记忆越接近客观现实,具体鉴定时就越能得到接近正确的结论。标准器型看得多了,记忆就深刻,悟性和感觉自然就出来了。
台湾蔡文中说,演练与研究,须要经过长时间理论与实物经验的累积,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吕波说:“鉴定古玩是熟能生巧的工作,必须有很多收藏经验,真假都看过才能做鉴定专家。”刚入门的朋友应当遵循“多看少买”的原则,比如收藏玉,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从材料、工艺、器型、沁色、文饰、用途的个人鉴别标准体系。标准器型看得多了,记忆就深刻,悟性和感觉自然就出来了。二是实践出真知。多去博物馆、文物商店和拍卖会预展以及与藏友交流等,是可以实践的路子。
看得多了,经过询问和对比,久而久之,在脑子里贮存的真品信息就多了,赝品便很难混进你的收藏柜了。
苗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