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正面)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图为正面)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图为背面) 作为古代浇制钱币的母本 其价格远高于普通钱币
“雕母(或母钱)等同于古钱币中的手工艺术品。”吴先生收藏古钱币20余年,逐渐“晋级”到收藏雕母,“雕母是所有古钱币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不过,雕母价格往往比其铸造出来的钱币高出数百甚至数千倍。近日,两枚天价雕母陆续出现,更令收藏者望而却步。
流通数量很少
雕母即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
雕母一般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是古钱中的珍品。雕母一般严格控制在钱局相关人员手中,极少流出,现在大部分藏身博物馆中,少数在市场上流通,因此价格远高于普通钱币。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中,“古钱收藏”专场成交比率近90%,其中两枚雕母更脱颖而出: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拍出218.5万元高价,清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十”雕母以80.5万元成交。
吴先生认为,拍出高价的原因除了雕母本身工艺精美外,还因为前者曾著录于《咸丰泉汇》第155页。值得一提的是,同场拍卖中的“战国·赵 小型"五陉"背"十二朱"三孔布”最终以143.75万元成交,除了是传世孤品外,也因为是名家旧藏。
雕工决定价值
“一般当然是越大的雕母越值钱,但是也不一定,因为还涉及数量的问题,比如在民间,当五百还比当一千的少,所以前者比后者小,价格却要比后者高。”在中国嘉德邮品钱币部经理刘健看来,玩雕母玩的就是工艺,所以其价值主要应该由雕工和保存状态决定。比如京局造办处的雕工师傅技艺肯定超过地方局的师傅,因为他们还肩负为皇宫铸造其他工艺品的任务,所以京局的雕母通常价格都要比地方局的高。当然他也强调,这种对比并不绝对,地方局偶尔也有稀少珍贵的雕母出现。
对于雕母的价值,刘健举了一个例子,普通的小平钱价格可能只要5元,但品相一般的雕母价格能达到10余万元!他认为,虽然近年雕母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但还有不小的升值空间,建议收藏者有扎实的古钱币基础后可以尝试收藏。
收藏误区
误区1:与所铸钱币相关
有的收藏者认为,雕母的价格直接跟由它铸造的钱币挂钩,比如钱币越珍稀、越贵,雕母价格越高。
“这个有点本末倒置了。”刘健解释说:“比如这次拍出天价的当五百雕母,压根就没有使用过,没有铸造过钱币。”他强调,雕母的价格基本跟钱币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决定于其铜质的精良、存世量的稀少、工艺的精湛和品相的美观等。
误区2:越老越值钱
也有人认为,年代越久远,雕母价格越高。
刘健解释称,不是每个年代都有铜的雕母存在,目前可见最远的是元代,而清代最多,所以目前市场流通的雕母主要出于清代。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