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清了一段时日的古玩城玉市终于有了点生气,周末淘宝市场的玉摊又逐渐多起来了。这不,一位来自苏州的女老板就带来了不少看上去还不错的东西,一帮相熟的玉友转悠到这里就几乎走不动道了。
女老板摊上基本上都是雕件,并且以我们最为眼馋的红沁、黄沁和白玉籽料玉件为主。红沁没得说,很贵,一个小挂件开价就好几万,把件就更别提了,十几万、几十万不算稀奇。黄沁的档次则拉得很开,从两三千到十几万都有。几万十几万不大现实,报价小几千块的两件“府上有龙”便成了众矢之的,抢先抓在手上者无论如何也不松手了—古玩行有一个惯例,前一个买家在和卖家砍价时,如果东西在买家手里,旁边的人即使有再强烈的抢购欲也必须等待,直到货物重新放回摊上之后才能与卖家讨价还价。现在两件东西都在玉友手里紧紧攥着,虽然不会被别的买家抢走,但这种情形下卖家自然不会接受大幅度砍价,稍微让点步就跟拿刀子割她的肉似的,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最终两件黄沁雕件分别以1500元和1800元成交,不仅买家有捡漏的感觉,卖家更是在数钞票的时候明显掩饰不住兴奋之情,几乎就要笑出声来了。
“有问题我要退货的哈!”一位“抢”到雕件的玉友高兴之余也没忘了给老板打一支“预防针”。
女老板稍稍愣了一下,旋即很潇洒地做出承诺:鉴定不是和田玉原银奉还!
买到货的玉友离开了,我则心有不甘,毕竟已时至中午,随身携带的包尚且空空如也,总得采购点什么回家才算不虚此行吧?
又大致浏览了一下,正准备起身离开,女老板刚从包里拿出来的一件红、黄、黑、白相间的雕件“代代封侯”(也就是布袋上趴一只猴子,袋谐音代,猴谐音侯,系封建时代人们对加官晋爵的一种美好期望与祝愿)引起了我的注意:黄沁+红沁+黑色+白色的猴,难得的四色料子。和田玉多为单色,最多加皮色成为双色料,三色以上比较罕见,故历来就有“家有三色玉,胜藏万担粮”之说。这件不仅四色,雕工也还算不错,仔细观察了好一阵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开价8000元,还价从2500元递增,到4000元后女老板已不再“一口否决”,而是给出了4800元的“目标价”。这下轮到我下“最后通牒”了:就4000元,行我就去柜员机取钱,不行就回家了,你看着办吧!女老板见我真要走,赶紧答应下来:成交!
银货两讫之后,来到玉友们平时蹭茶喝的茶叶店里,发现两件黄沁雕件的新主人正在斗宝:买到1500元那件的玉友号称自己这件性价比明显更高,而1800元那件则“很可能是黄卡瓦(即产自新疆的黄色岫玉,并且因为与和田玉出自同一条河流,有的看上去还比较油润,很容易混淆)”,把另一位玉友气得够呛,正在“绝地反击”。见我进来,便要我这个“师傅”做个评判,看谁买得更值。
我这才有机会将两件玉件拿在手里掂了掂,发现明显轻飘,都没有和田玉的坠手感。于是给出了我的判断:高度怀疑,很可能不是和田黄沁料,黄卡瓦的可能性大。好在茶叶店取水方便,于是拿出珠宝秤、水杯和丝线现场办公,测试密度。结果不出所料:密度均2.61~2.65之间,虽然看上去都油润可爱,但无一例外都是黄卡瓦。
两人都愣住了。“有言在先”的玉友赶紧跑出去退货,而另一位玉友则将雕件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好一阵,最后做出决定:即使是岫玉也是岫玉里的极品,不就一千多块钱嘛,留着自己玩!
在同一个摊上买了3件东西,他们那两件都看走眼了,就我这件还算不错,现场测密度也没有任何问题。回到家里,将新买的“代代封侯”拍照发到网上,一位玉雕师傅很快做出鉴定:不是和田籽,而是俄籽,并且是从中间一剖二之后再雕刻的。
俄籽?!不说不像,越说越像,再对照实物一看,压根就不是像,直接就是了!平常看俄籽比较少,尤其是一些“长”得跟和田料相像的俄籽,稍不留意还真分辨不清楚。虽说好的俄籽与和田籽料观感上相差并不大,并且鉴定也是和田玉,但价格上却有着不小的差距—如果说是和田玉的四色籽料雕件,4000元是捡漏;但俄籽因为颜色比较丰富,四色并不十分稀奇,4000元的价格无疑是被卖家“捡漏”了。
唉,在女老板摊上买东西的三位玉友竟然没有一位幸存者,今天算是齐刷刷打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