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逸趣
200万买不走的“缘”
七成古玉卖不过新玉,玉石收藏市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与一件古玉结缘,是一大幸事。
今年50岁的玉石收藏爱好者刘晓晖就自认为是这样一位幸运者。
7月25日,刘晓晖来到晚报秀宝,在他看来,是物在收藏人,而非人能占有物,在经典与不朽的古时艺术精品面前,大家终究都是凡尘过客。
古玉沁色古玉200多万的和田玉 古玉最美源于沁色
刘晓晖从事多年和田玉生意,平日也会去全国各地的玉器市场。
“在内地,见到古玉的机会更多,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刘晓晖说。
刘晓晖手中有一块玉佩,“我估计这块玉原始的主人非富即贵,因为这块玉的体型比较大,色泽圆润。”刘晓晖说,最吸引他的还是玉佩上的沁色,“上面除了土沁,在玉佩的间缝里还有红色的沁,我推断那是血沁,可能玉佩的主人是位将军,上阵杀敌时就沾染了血迹。也许是这块玉作为陪葬品随着主人在地下埋葬千年,从而形成血沁。”
他认为,古玉之所以“能动人之心”,就是因为它在地下沉睡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会因为受地下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色彩、质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之为“沁色”。沁色,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赋予了古玉新的生命,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刘晓晖抚摸着手中的玉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觉得这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古玉,凭我多年从事玉器生意的经验来看,这块玉没有任何机器打造的痕迹。但是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对不对,想请专家来鉴定一下。”
千金不换的“宝贝”
“这可是我一见钟情的宝贝!”刘晓晖提及这块羊脂玉,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内地玉器市场一见到它,我就觉得无论如何我也要把它收藏起来。”刘晓晖介绍,这块羊脂玉重达135克,是一尊比手掌略大的站佛。“人养玉,玉养人,玉与人之间有灵性相通。”在擦拭玉佛的过程中,刘晓晖告诉记者,他希望自己能同玉一样致远,一样坚定。
“我的一个好朋友看到这块玉也十分喜欢,想用其他藏宝跟我换,我没同意。后来他想以每克1.8万的价格购买我也没有同意。”刘晓晖说。
“玉器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在我看来是有血有肉的,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就如和制作这些玉器的先人对话,仿佛看到了他们雕刻玉器时的辛苦,我也好像听到了他们讲述爱慕之情,与古人倾诉衷肠。”刘晓辉说,收藏如人生,不在于结果,也无关金钱,而在于收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修心、养性,这个过程是磨练、提高、成熟。”
(本报记者李倩倩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