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猛
近日,记者在我市城北古玩市场,看到两层楼面积达几千平米的数十家古玩商铺,顾客数量竟然明显少于店主。泸州新闻网记者和一些顾客聊天,发现很少有人来买东西,只是觉得古玩市场的东西有意思,“闲逛一下,看看热闹。”
在泸州市城北古玩城,总共有几十家小型古玩商户,但逛完所有商铺,记者只见到了连店主在内的10多个人,店主们纷纷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另外有一大半的店面干脆直接关门,连生意都懒得做。经营户王崇发告诉记者,2003年、2004年古玩生意最好,不过只维持了一两年时间,那时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现在一年到头,总的利润很薄,有些月份甚至租金都赚不够。
“长期来看,亏损倒不至于,毕竟古玩不像卖生活日用品,只要懂行,拥有几件好东西,总能卖出好价钱。只要脱手一次,就能弥补很长时间的亏损。”做了10多年古玩生意的刘先生对商海跌宕似乎见惯不惊,他说,经济形势不乐观是制约今年古玩市场的最大原因。在经济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捂紧腰包过日子,买家较往年也相对减少了近两三成。
据业内人士分析,泸州人口基数本身就小,加上二三线城市,这样的市场需求极大地制约了古玩市场的发展。并且懂古玩的人都集中在一个圈子里,而圈子人数基本固定。也就是说,“蛋糕”的大小早已经定好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古玩市场中有一些店主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而开古玩店则是出于个人的爱好。
精品少难吸眼球
据了解,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古玩市场一样,充斥城北古玩市场的古玩多是些价值不高的古代民间用品和仿古工艺品,真正值钱的古董并不多。其中多为一些级别较低的家具、字画、玉器、长江石、瓷器等,售价一般在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绝大多数很难称得上古董。而价值较高的真品,店主一般都放在家中,不轻易拿到店中摆放。
市收藏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宋久泽告诉记者,古玩市场目前的清淡与一些大众藏品缺少热点有着直接关系。三五年前,粮票热、连环画热、徽章热、门券热,可以说热点此起彼伏。这些收藏品虽然算不上是古玩,但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加入,这些藏品也在各种收藏市场、古玩市场、旧货市场中占有显要的一席之地。热潮过后,这些藏品的成交价、成交量都稳定在一个台阶上,爱好者不再迅猛增加,换手相对稳定。这种局面也使得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缺少了一种烘托。在叹息生意难的时候,许多经营者还发现,货源的减少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意。真东西越来越难收,收上来价格也在翻番,这样的价格可能并不被藏家认可。进货价决定出售价,经营成本的上升使得不少店主感到举步维艰。
爱好者趋于成熟
消费者眼光越来越高,交易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古玩商家们的普遍感受。
玩收藏,没有一定经济实力不行。古玩热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大家有了闲钱,有了闲心,自然会把目光投向艺术领域;如今,很多收藏爱好者经济状况不如从前,财力有限,而有些收藏爱好者也已经到了饱和状态,无力再花闲钱购买高价收藏品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古玩经营者10年前曾长期在钟鼓楼附近摆地摊,经营内容既有瓷器玉器,又有小铜件、小木件等杂项。问到经营状况,他说:“最近这一两年肯定没有那几年人多。那时候每个周末我的摊位前人流不断,有懂行的,但多数是不懂的,问这问那,也有不少人觉得价钱能接受就蒙着买,回去再琢磨真假。现在不行了,老客户越来越挑剔,有些新面孔一句话都不说,就在这儿左看右看,绝不轻易出手,估计也是懂行的。”他承认,他的总体经营额并未明显减少,基本跟过去持平,但利润却不及过去的五分之一。
古玩店主左先生认为,前几年泸州古玩市场的快速发展。那时候很多人是抱着靠买古董发大财的目的进入市场的。客观上,这增加了市场的人气,也增加了市场的成交量。但是,随着收藏者不断走向成熟、理智,收藏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人留了下来,一些人自然退出了。他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市场成熟的体现。“古玩生意怎么可能像超市打折那样总是人山人海呢?真正的古玩也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供挑选啊,更何况还有价格门槛也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左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