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悦
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拍出1.15亿元之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为了区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将民国以前的古琴都称为“老琴”。
在拍卖市场和古玩市场上,近两年老琴时不时就会出现几把,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吕宏望日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老琴不可多得,现在在古玩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真的老琴了。”
传承有序的古琴最具收藏价值
在古琴成为热门藏品之前,很多古琴都是从老琴家的手里传给自己的得意弟子,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如吕宏望收藏的一把南宋古琴“金风环佩”,就是一位老先生以极低的价格“义让”给他的。“老琴收藏一讲究缘分,二讲究财力。能收藏到一把宋代或者是明代的古琴,那是需要有好机缘的。”
以古琴藏家梁基永为例,他收藏到的第一把古琴是一把明代的琴,2000年买的时候也就几万元,现在可能过100万元了。他也表示:“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古琴,主要是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老琴。唐朝的琴最好,因为它的音色最好,声音非常宽厚。其次是宋朝的、元朝的、明朝的,清朝的最差,形制也不好看。”
但并不是所有的古琴都能像“大圣遗音”那样拍出过亿元的高价。吕宏望表示:“一来唐代的古琴存世量很少,二来这把琴流传有序,是文物鉴赏泰斗王世襄的旧藏,这又为这把琴增色不少。所以收藏古琴跟收藏古代书画一样,也讲究流传有序,如果是名家收藏过的价值更高,判断古琴的流传可参考史料和古琴上的铭文。不过铭文也有造假的,但可以看其刀痕,如果是古代所刻,肯定会有风化的痕迹。”
赝品将贝壳镶上琴面
吕宏望告诉记者:“老琴不可多得,现在在古玩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真的老琴了,即使是清代和民国的古琴都很少了。”
“古玩市场上一些老琴,我远远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了。造假的人不懂古琴的律制,徽位都没标准确,徽位不准确的古琴肯定是假的。”
“在拍卖会上我也看过一些假得离谱的老琴,虽然做旧的技术很高,但有一个破绽,造假的人为了美观,在琴面的弦位上镶嵌了很多贝壳,很漂亮,但他们不知道古琴的琴面一定要光滑,在弦位上镶贝壳的古琴那是绝对弹奏不了的。”
另外,古琴以断纹为美,那是古琴漆面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是鉴别老琴年份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古琴历史超过两三百年就会出现断纹,年代越久的琴身出现的断纹较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断”,而年代相对较短的则可能出现蛇腹断、流水断、牛毛断、冰裂断。
“现在很多假琴也在断纹上做手脚。”吕宏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鉴别一把老琴的真假除了看断纹,还要看形质、闻漆味、看木头的质地。一些造假的人专门收购了唐宋年间的老木头做古琴,假冒老琴。其实只要懂行的人,一看古琴背面的‘龙池’和‘凤沼’就知道了,再古老的木头,只要是新开出来的,里面的木色一眼就可以看出新旧。所以一些造假的人又想到了在新开出来的木头上贴旧皮的方法,有些则是用药水对木材进行腐化,人为做旧,但只要是经常玩琴的行家,还是能够看出破绽的。”
新制古琴有没有收藏价值?
新制的古琴有没有收藏价值?吕宏望表示:“那要看是谁做的琴了。现在一些入门级别的新制古琴,就有几万元的,而像北京的王鹏、西安的李明忠、成都的何明威、扬州的马维衡这些当代名家制作的古琴,一把琴已经能够卖到十几万元了,甚至过百万元。”
梁基永也支招:“有收藏价值的新制古琴,最起码必须是纯手工制作的。现在一些普通琴行卖的古琴也很贵,但其实是流水线机械生产出来的,只不过在最终调音阶段加入了手工操作,这样的‘匠人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