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珠宝玉石首饰的消费市场越来越热。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金银珠宝销售额为2959亿元,同比增长25.8%。我国各类珠宝产品出口额为50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各种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黄金珠宝玉石消费大国。
然而,在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时,我国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似乎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居高不下的投诉率、始终低迷的抽检合格率、知名品牌频频曝出的“质量门”事件及各企业间良莠不齐的售后服务水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买珠宝玉石首饰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似乎只有摔了跟头吃了亏后才能明白该如何选择。在消费市场日趋理性、产品质量胜过一切的当下,相关企业似乎不能将目光仅盯在产品外形上,货真价实才是硬道理,才是获得消费者信任的根本。
质量问题频频商家推诿种种
近两年,很多商家为了赚取利益最大化,都在拼命压缩成本,这导致产品存在质量隐患。而当消费者遭遇欺诈去找商家理论时,往往会碰一鼻子灰。《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联合新浪财经、3G门户网近日针对黄金珠宝玉石行业进行的消费维权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消费者表示,曾遇到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找商家要求退货时,商家以产品有鉴定证书为由拒绝退货。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者遭遇过商家只给换货不给退货的情况。
消费者万女士日前在北京秀水街花数百元购买了一个锆石吊坠,购买时商家承诺店内所有货品均保真。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一位懂行的朋友告诉她,这个吊坠并非为纯锆石,她随即将该吊坠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吊坠为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石。万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对方却以售出产品概不退货为由,拒绝退货。
江苏消费者刘先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给妻子买了一条标称为千足金的项链,因为该项链购自正规商场且有商家出具的鉴定证书,所以他购买时对项链的品质毫不置疑。一天,妻子不慎将这条项链弄断,送去修理时被告知,该项链其实是足金。深感上当受骗的刘先生找到商场要求退货,却遭到对方拒绝,理由是“鉴定证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千足金”。
据记者了解,按照黄金行业的定义,“足金”表示含金量不小于99%,“千足金”表示含金量不小于99.9%。普通消费者一般不具备识别重金属含量的能力,而鉴定证书又多为商家提供,因此消费者也无法识别其真伪。
据从事珠宝销售生意的赵先生介绍,目前国内黄金珠宝玉石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定名错误,以假乱真。即产品的标识与实际材质不符,通常体现在用一种廉价珠宝玉石冒充与其外观相似的高档珠宝玉石,或用合成材质冒充天然材质等,例如将石榴石标称为天然红宝石、用人工合成立方氧化锆石冒充锆石、用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用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用玻璃冒充天然宝石等。
第二,定名不准确,以次充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经过人工处理过的珠宝玉石,应在证书中标注“处理”二字或详细标注处理方法,但现实中很多商家并不这样做。
第三,标识不规范,标价虚高。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用俗称来标注珠宝玉石,以抬高价格。例如将翡翠标称为缅甸玉,将大理石玉标称为阿富汗玉等。
鉴定机构难寻真假众说纷纭
很多消费者认为:无论商家采取何种投机行为,我只要看准产品鉴定证书就可以鉴别真伪。那么鉴定证书真的可信吗?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代做销售宝石鉴定证书”关键词后,得到了数百个结果,其中部分商家打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头。记者看到,这些鉴定证书有大、中、小3个尺寸,价格从10元到几十元不等。
根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鉴定大概需要经过收样、与送检方签订委托合同、实验室分类编号、检测、定名、判断是否优化处理等程序后,才能出具鉴定证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但记者在网上看到,商家只需要买家把要出具鉴定证书的商品或样品快递过来,一两个工作日后即可“发证”。
记者将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宝石鉴定证书与网上一家打着该中心名头商家所出具的宝石鉴定证书进行了仔细对比,发现前者的证书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印有宝石的照片和相关防伪标识,反面是产品说明,包含验证码、编号、鉴定结果、外观、总重量、密度、折光率、偏光检查、多色性、放大观察等信息,并在证书底部签有鉴定者和负责人的名字。而后者出具的证书内容要简单得多,仅为单面印刷,产品说明中只含有鉴定结果、主石、配石、总重量及编号等信息。
这些出自网店的鉴定证书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记者日前就此问题致电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咨询。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该中心出具的鉴定证书都是统一尺寸,从来没有大小之分,鉴定价格多在百元以上。“鉴定1克拉钻石的价格为400元,鉴定红宝石和翡翠吊坠的价格分别为200元 和 100元。”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曾有一些网店拿着珠宝玉石前来鉴定,但该鉴定中心本身从未在网上开展过鉴定业务。
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综合鉴定室主任于方表示,全国目前有很多珠宝玉石鉴定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等地,不同鉴定机构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不乏一些不正规的私人鉴定机构,他们大多没有专业的质检师,而是借用注册质检师的资质进行鉴定。
上述消费维权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消费者表示难觅专业权威的珠宝玉石产品鉴定机构。也就是说,在外行人眼里,根本不知道哪些才是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珠宝首饰前可以先查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主要珠宝质检机构列表,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鉴定机构有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地大珠宝鉴定中心、北京北大宝石鉴定中心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选其一。
行业亟待规范监管尚须加强
业内人士周先生分析认为,我国黄金珠宝首饰行业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该行业的整个产业链,特别是在生产加工环节,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企业急于进来捞金,这造成了黄金珠宝玉石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象,加之加工厂的成本骤增,一些企业便在产品质量上做起了文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层出不穷。
二是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随着珠宝批发市场、典当、拍卖、网络及电视购物等多元化购物模式的兴起,消费者有了更多购买此类产品的渠道,但国家尚未针对这些新兴购物渠道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致使从这些渠道流出的产品质量难有保证。
为了减少消费者的损失,更有效地维护其自身权益,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杨强提醒消费者,应尽量到正规商场及专营店选购黄金珠宝玉石产品,并索要发票、鉴定证书等相关凭证。此外,一定要在发票上注明所购买饰品的详细名称,以便售后服务及发生纠纷维权时使用。如果需要通过其他新兴渠道购买,那么消费者有必要提前获得产品品质、售后服务、保修期、维修费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并与商家签下书面合同。合同中须明确约定,如果产品出现设计、制造或质量方面的缺陷,以致影响使用,则商家不仅有义务维修,必要时还要赔偿相应的损失。
过剩危机仍在市场优胜劣汰
黄金珠宝玉石行业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行业,其产品包含了设计、工艺、文化等诸多高附加值。对于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史洪岳指出,尽管社会经济努力地支撑着该产业的发展,但已经出现的过剩危机仍然笼罩着整个行业。未来,产品价格仍是市场竞争的主轴。
早在2011年初,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就指出了珠宝玉石行业产能过剩、专业市场过剩、销售网点过剩的问题,呼吁相关企业转变求全求大的规模化发展方式,警示行业外企业谨慎投资。“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地价、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大力招商引资,这助长了部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一些品牌公司特别是拟上市的公司,为了追求业绩、争抢市场份额更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网点;一些行业外企业盲目地认为,珠宝玉石首饰市场有利可图,从而加入到行业中来。”史洪岳表示,尽管在运营过程中不少企业以倒闭告终,但新增的产能和销售网络让行业内的过剩危机无法缓解。
价格竞争是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史洪岳看来,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珠宝玉石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必然会打得更加激烈。“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价格战将严重损害行业形象。对于企业来说,价格战也会让其自身受到伤害。但从另一方面讲,产品的价格竞争也淘汰了一些脆弱的小企业,吓阻了部分盲目投资的行业外企业,这或许是化解该行业过剩危机的一条迫不得已的路径。”史洪岳说,2014年,尽管该行业有些痼疾难于根绝,但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从业者应该在这一年有所反省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