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有一种“古玩市场不打假”的论调,所以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任何行业都在打假,唯独古玩市场不打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对于古玩市场到底应不应该打假,也是众说纷纭了。有人摇头,有人愤慨,有人一笑了之,有人默默忍受。看来,古玩打假真的是“知易行难”。
不打假是行业潜规则
在眼下收藏热席卷大江南北的大背景下,古玩市场赝品横行却从来不打假,这不得不说是一怪象。
四川蜀都岳汉古器博物馆馆长岳玉明告诉记者,在众多人眼中,古玩行业只有新货与旧货之分,没有“假货”一说,所以古玩市场没有“假货”可打,不存在“打假”一说。“古玩收藏是一个难得买卖不骗人,鲜有买古董不上当受骗的,但在业内眼里,即便上当受骗,也只能叫着‘走眼’,所以长期古玩收藏行业只是‘反欺诈,不打假’。”岳玉明说,自古以来对古玩的真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买方。买卖全凭双方自愿,不存在欺诈行为。
岳玉明说,买古玩就如同买股票一样,好与不好,全凭自己去把握。如果你眼力好,选到的股票就有可能出现大幅上涨而赚钱,那就是你的本事。如果眼力不好,就会在高位吃进而套牢,该你亏钱,怨不得别人。另外,在古玩市场上,同一件古董,有人会认为是真的,有的人会看成是赝品。如果东西是真的,被人以较低的价格买走,行话叫“捡漏”,而且一旦出手,也不容卖家反悔;同样,如果东西是假的,被人以较高的价格买走,行话叫“走眼”,绝对不能说卖家是骗人,或买家是受骗的,可见,古董的买卖,凭的是买卖双方的眼力,无须纠缠,何况许多人买了赝品假货也不敢声张,怕被别人笑话,所以长期以来,古玩市场不打假就成了圈子里的“潜规则”。
古玩市场无法打假
四川通庆文化收藏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保清告诉记者,其它行业可以进行打假,关键在于对真假有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鉴定标准,而对古玩收藏行业来讲,古董真假则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打假起来才知道其中的艰难。
潘保清表示,目前对文物艺术品的真假鉴定,要么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认定,要么由民间鉴定机构来认定。“然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只能对国家馆藏和发掘的文物进行鉴定,并不承担民间收藏组织和机构的文物鉴定工作,民间收藏组织和机构的文物鉴定工作只能由民间鉴定机构来承担。”潘保清说,民间鉴定机构作为民间组织,鉴定结果显然不足以作为“打假”的依据。
记者发现,近年来,为满足民间收藏组织和机构对文物真假的鉴定需求,民间鉴定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真正具有国家鉴定水平和标准并不多。以成都为例,目前大大小小的民间鉴定机构已接近10家,但这些机构当中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专家并不多,有的民间鉴定机构里根本就没有一个国家级的文物鉴定家,其鉴定结果的权威性无疑会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质疑。特别是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民间鉴定机构把真古董说成是假的,把假古董说成是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这也造成了民间鉴定机构的形象大打折扣。
“国家权威的鉴定机构不负责民间收藏文物真假的认定,民间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又不具有权威性,古玩市场上打假就面临着没有权威认定的尴尬。”潘保清说,另外,古玩鉴定一直以来以目鉴为主,属于主观判断。“就算是同一件藏品,即使是业内高手或专家,因眼力的高低和学识的不同,鉴定结论往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潘保清说:“试问连藏品的真假标准都无法确定下来,那么如何去判定一件藏品是不是假货呢?可见,哪怕收藏界‘打假’的呼声再高,也没有任何办法去‘打假’。”
不打假利于市场繁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古玩市场赝品泛滥,但多数藏界人士认为,不打假并无碍大局,反而有利于促进古玩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表示,如今古玩市场上赝品超过90%,一旦真的要打假,那意味着90%的古玩艺术品都不能进行交易,“可见,古玩行业一旦打假,会使古玩市场全部关门歇业,那收藏活动又怎样能继续下去呢?”吴道明表示,在古玩市场赝品横行的今天,谈‘打假’显得苍白无力和毫无意义。
吴道明告诉记者,在古玩收藏市场上,受假货之苦最深的无疑是刚入行的新手,可以说在收藏的各个领域,没有哪个人头几年没有上过当的,这就提醒刚入行的新手,上路之前还需谨慎。“一般来讲,作为新手,在入行之前,一定要加强收藏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明确收藏目的,摆正心态。如果只是把收藏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只要量力而行就可以了。如果作为投资,并不是上乘之选,特别是不要梦想着一夜暴富,毕竟那个时代已成为过去。如果真的希望在收藏这个行业上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最好在业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收藏。”吴道明说。
吴道明表示,尽管收藏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古玩市场无法打假,但为了整个行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如果收藏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提倡诚信,也许对解决当前古玩收藏行业赝品泛滥最为有效。另外,建议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知假卖货,制假贩假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罚,以达到净化古玩收藏行业的环境。
本报记者 卢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