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家具收藏家、明式家具设计师伍炳亮称——
文/图:记者金叶
本报博雅·聚焦近日刊登的《黄花梨“一木难求”纯属恶意炒作》一文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认为故宫专家正直,黄花梨“一木难求”的确是市场恶意炒作所致;也有人强烈反对这一观点。
在红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伍炳亮则表示: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抛开人工种植的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不说,生长在贫瘠山区而且生长期漫长的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老料珍贵稀有,当前着实“一木难求”。
“白色黄花梨”目前只能充当燃料
所谓的海黄老料,指主要产于海南西南部的尖峰岭、霸王岭、八所、白沙、海口、琼中等地区,特别生长在东方、昌江地区的黄花梨材料,是海黄中最优质的材料。这些地区的土壤属于金矿、铁矿地质,土壤呈红黄色,没有什么营养,黄花梨在这里生长一两千年也很难变得粗壮,但却有助于形成极高的密度,由此孕育出纹理细腻,花纹绚烂,油性充足的海南野生黄花梨极品。
“同样是老料,越南黄花梨所生长的区域,因为土地的贫瘠程度超过海南,所以经常会有超过40厘米粗的大料,不像海南黄花梨30厘米以上的都极为难得。但与此同时,越南黄花梨无论是在致密度、花纹以及油性表现方面,都和海南黄花梨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伍炳亮告诉记者,大概从二三十年前开始,海南和内陆许多地方开始种植人工黄花梨。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工黄花梨的口径有碗口那么粗,但里面的心材——海南当地人称之为“格心材”——可以做家具的部分,只有大拇指这么粗,这种“白色黄花梨”目前只能当燃料用。再过三百年,形成大口径之后的才有可能被利用制作成家具。“但即便如此,据我现在的观察,人工种植的黄花梨,它的格心材同森林老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纹理的温润程度、油脂的厚重感、色泽的浓郁、香气的淡雅,都有明显差距。而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工种植的黄花梨和野生老料生长的地质环境有明显差别的缘故。”
“所以,人工种植黄花梨无疑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善举,但即便它们在几百年之后大量的生长出来,黄花梨老料仍旧无可替代。”伍炳亮认为。
海黄老料目前存量只有三五千公斤?
伍炳亮告诉记者,海南黄花梨的野生林已经不复存在,刚刚长出来的小树苗也被急功近利的人砍掉,用里面的芯材做了手串。所以,我们很难预计野生黄花梨是否能够或者在什么时候再长出规模,而越南黄花梨在2008年之后也已经没有进口。在这种情况下,黄花梨老料在市场上“一木难求”变成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据我统计,连几百年在海南地区已砍伐遗留下来的海南黄花梨树头、树根、民间老家具的残肢断臂、门板房梁、米柜、锅盖和制作家具之后所剩下来一些存料都早已成为仿古家具所用材,近两年来有机会在海南淘宝搜集到的黄花梨老料,不过三千至五千公斤左右。”伍炳亮说,“所以,海南黄花梨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现在,市场行情一路往上拉升。有人说这背后有炒作之嫌,但海南黄花梨近十年来连正规的市场供应都没有,何来炒作呢?当地木材经销商也通过不同信息渠道,踏遍海南岛每一个村庄人家,寻找散落民间零零星星的野生林老料,看到的是买家持币待货,而卖家谨慎惜售,如掏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