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伍炳亮:出价3000万不卖他的一件红木屏风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伍炳亮:出价3000万不卖他的一件红木屏风

伍炳亮:出价3000万不卖他的一件红木屏风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伍炳亮 伍炳亮 曾有人出价3000万的红木屏风。 曾有人出价3000万的红木屏风。

  Face

  人物:伍炳亮,男,1953年9月9日生于广东台山。

  经历:1979年开始从事古典家具购藏,现担任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明式家具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发披肩,是伍炳亮先生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从业30多年的他,所设计制作的红木家具先后被国家博物馆(微博)、北京恭王府等收藏。

  谈定位做到最好,只做艺术品

  背景:2003年到2005年,伍炳亮连续3年蝉联“中国传统家具博览会”金奖,2006年至2009年三次获文博会特别金奖,2009年获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成就奖”……由他设计制作的作品先后被国家博物馆、北京恭王府等收藏。

  南都:您认为自己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伍炳亮:定位。这是做生意最关键的。我一直认为,做到最好才是唯一出路,所以我定位做高端、高品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我看来,我们这行的产品分为普品、商品、工艺品和艺术品,我做的就是艺术品。

  南都:还有别的(成功)因素吗?

  伍炳亮:还是要靠真本事。包括为人处世、市场眼光等。做人做事,至关重要,关乎生意成败;是否爱这个行当,关乎能否做出有品位的东西;敏锐的市场眼光,让生意变得容易。

  谈作品上千作品,件件独一无二

  背景:艺术相通,古典家具的制作同于书画,在自成一家前,都必须从临摹前贤开始。伍炳亮亦然,他传承发扬明清古典家具过程,也是始于高仿。

  南都:有人说伍炳亮很牛,听说有人曾出价数千万要买你一样东西,你都不卖。

  伍炳亮:不是我牛,是我的作品独一无二。从我手上出去的作品已经上千件,每件都倾注了我的心血,每件的样式、雕花都不同。艺术品跟商品、工艺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凝聚了作者的理念和思想。(他指着典藏馆内一件大屏风)这件作品叫明式海南黄花梨透雕螭龙纹八扇围屏,是我1993年的作品,曾有人出价3000万,我是不会卖的。

  南都:它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伍炳亮:首先,这肯定是绝响了。这件屏风高3.4米、围长4.64米,这样尺寸的海南黄花梨已经找不到了。除了材质,你再看它的雕工,无论是螭龙纹还是花叶等元素,将豪华富贵气象烘托到极致。最重要的是,它倾注了我太多的心血,我觉得它是有生命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卖。

  南都:您这样(舍不得卖)的“孩子”多吗?

  伍炳亮:很多。有我收藏的(别人的作品),也有自己的。有客人看上我一个黄花梨柜子,非要我卖给他,但那是我的非卖品,我不卖他就坐在那里不走。说实话,我的粉丝很多,有时候让我非常感动。真正喜爱古典家具的人,懂得鉴赏我作品的买主,不用讲价,我都会心甘情愿卖给他,就像把女儿嫁给好人家一样开心。

  谈商道做生意,诚信最重要

  背景:30年前,伍炳亮只是一个穷苦的小木匠。后来,他做了传统意义上的“倒爷”,再后来,他成了国内红木家具业内的大佬级人物。

  南都:您最大的生意心得是什么?

  伍炳亮:做生意,诚信肯定最重要。2007年,一位客人看上我一把1万元的黄花梨椅子,给了2000元订金,2008年还没来拿货,那时候这把椅子已经涨价两倍,我的一个员工说干脆退他双倍订金,不卖了。但我还是打电话给对方,对方都不好意思了,说要加钱买,但我坚持以原价卖给他,他为此感动不已。

  南都:听说您的作品,都是终身免费保修?

  伍炳亮:不错,不但免费保修,还有回收政策。比如,我卖给你的作品是价值50万,只要你不喜欢了,觉得没有收藏价值了,我随时以原价的5倍回收。

  谈制作200多员工,仍坚持亲自动手

  背景:伍炳亮的兴隆家具公司如今有员工200多人,但他依然亲自操刀,常常到生产车间。

  南都:有了这么多人,为何还要亲自做?

  伍炳亮:我的作品必须融入我的思想,他们必须执行我的理念,做出我需要的东西。

  南都:给人感觉您很专制。

  伍炳亮:名贵木材为原料,成本巨大,需要掌握好每个环节。许多老板会没信心,不敢直接锯开,而是先做一个样板,因为一旦搞错,掉一斤木屑都是上万元。但在我这里,再名贵木材做成家具都是一步到位,没有中间打样板的环节。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绝不受旁人左右,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动摇。

  企业能发展到今天,人才是关键。我留住人才的办法很简单,有器量,眼睛容得下沙子,允许犯小错,但不能动大原则。正因如此,有的员工跟了我二十多年,从三十几岁做到五十几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唐波 通讯员刘质坚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