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自开展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收藏者的关注与目光。来自伊朗、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内外30余家参展单位的共90余件元青花将集体亮相。 而这个盛大的展览背后,有一个人居功至伟,那就是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 在馆长办公室里,有一个不起眼的房间,房间中是堆积如山的资料。"都是有关博物馆研究的资料"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向IBTimes中文网研究员解释道。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一流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今后的目标与定位是什么?博物馆与普通观众之间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对这些问题,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先生向 IBTimes中文网独家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IBTimes中文网:展品中的"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2005年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天价,您能估算下这次展览的价值几何么?
陈燮君:对估价这方面而言,是另外一个领域。简单讲,元青花自然是价值连城的,"鬼谷子下山罐"的价格也确实是事实。但是从博物馆角度出发,我们是从艺术价值及专业角度在策划这次展览的。对于展览是不是值钱,博物馆不会从这个角度引导观众,当然,不会因为这一点使观众低估了这个展览,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IBTimes中文网:上海博物馆会不会以此次元青花大展为契机,接下来再举办比如同样属于青花瓷器珍品的"永宣瓷器展"呢?
陈燮君:这个现在只能说是看情况了。瓷器展览一直是我们上博的常设展,我们上博有大量中国古陶瓷藏品,当然也包括元青花。前段时间也有人提出说,既然有元青花大展,是不是也可以策划一个宋代瓷器的大展呢?当然对专业人士来说,这样的说法太宽泛。哪怕单说宋代官窑,都有"哥官汝定钧"之分。还有观众建议,有了元青花展览,是不是也可以来一个中国瓷器大展。这样的想法当然很好,我们也欢迎,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概念也大了一点。看来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办专题展。
IBTimes中文网:那么这次元青花展的契机来源于何处呢?
陈燮君:关键是五六十年来,对于元青花的研究慢慢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氛围。而元青花恰恰是古陶瓷研究中一个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部分。原因我之前已提过了,这个元青花展览有一种穿透力。这种穿透力是一种必然。能够把稀缺的资源集中在一起展示,本身就有一种感召力,一种凝聚力。我们常说艺术的感染力,文化的震撼力,历史的穿透力,对于这样的展览来说,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元青花太稀缺了,这次展览的看点太多了。
IBTimes中文网:您提出过博物馆建设不能"见物不见人",这样的理念对上海博物馆的意义何在?
陈燮君:这个说法是辩证的。过去博物馆以物为重,当然今天和将来还是要以物为重。拿我们上海博物馆来讲,我们只展出原件,不展出复制品,这种传统以后也要坚持。除了这个方面,博物馆本身具有收藏征集保管、研究和社会教育这三个功能。那么为什么要收藏征集保管,为什么要进行研究,为什么要进行社会教育,关键之一就是要服务于我们观众。所以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物为重和以人为本并兼,可以说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观念。
IBTimes中文网:在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的交流中收获了什么样的经验?上海博物馆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
陈燮君:所谓盛世修典,盛世收藏。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随着人们的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与要求,博物馆理应成为城市的文化窗口、城市的大课堂。上博的定位是古代艺术博物馆,目标是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博物馆。近三次对全国一级博物馆进行综合指标体系的考核,上博的排序都是第一。在建馆六十周年以后,上博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理念。比如观念上的更新与升华。
这些大馆很值得上博学习,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我们举办过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每一次与这些世界顶尖的博物馆的交流合作,都获益匪浅。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学习借鉴、深入交流,是世界博物馆的共识。这样的合作我们在未来还会坚持下去。
IBTimes中文网:最后,上海现在不仅有上海博物馆,还有中华艺术宫与当代艺术博物馆,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陈燮君:是一个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从三个馆的内容上来讲,是一种结构性的互补关系。上海博物馆是古代艺术博物馆,而从2012年10月1号以后,有了现代博物馆意义上的中华艺术宫,还有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说是功能互补。这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