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韵 摄影/Walter Chen
时间,世界末日。地点,巴塞罗那。
一觉醒来,艳阳高照。除了 20 多摄氏度的温暖对于冬日来说不太正常,并没有地壳开裂、火山爆发、洪水骤至等可怕的末日景象。反正也没有船票,我决定去拜访旅居巴塞罗那的中国画家冷冰川。
冷冰川的寓所紧贴巴塞罗那市中心最著名的步行街兰布拉大道(La Rambla),出门就是加泰罗尼亚广场,楼下有各式小吃店、书店、咖啡店、手工面包店,热闹非凡。就在这样熙攘喧闹的闹市,冷冰川静静地一刀一笔刻绘着他的岁月和简朴的内心。他的画室朝东,望出去是小巷内一棵参天大树,只见绿荫不见人群。
冷冰川是南通人,提起南通的艺术家就有许多说头,从前辈赵无极、袁运生、袁运甫、范曾,到中青年范阳、徐累、季大纯⋯⋯他们各自创造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风格模式。但真正偏爱冷冰川作品的却是画家圈子以外的人,尤其是文人。
董桥说: “听说那些黑白作品是纸板绘刻,用德国白色卡纸涂上中国墨汁,干透了再用小刀笔在墨纸上刻绘白文线条画,刻女体,刻草丛,刻花团,刻月影,刻琴韵,刻绮梦。那天晚上在中环古旧茶室人声喧哗中读冷冰川的几幅墨板白画读到了他沉稳的浮想:一帘远念,半榻轻愁,满窗孤愤,一瞬间邂逅了西方的偏见也邂逅了东方的执拗。退半步消受那些绵密而体贴的阳文,那是江南桂花雨下深情的叮咛。再退半步辨认画刀阴文的团圆,认出的竟是巴塞罗那夏夜酒杯里的风雨。”董桥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秾丽,李陀则通俗很多,他说冷冰川找到了新的中国画语言,找到了传统画中没人见过的线条,并且处理了传统画不擅长表现的梦境。
那一刀一刀刻出的线条的质感、细节,是印刷品无法展现的。原来墨汁底子是软的,可以柔化刀刻出来的线条。只有通过近距离观摩原作,看那些墨色中镶嵌的白和各种灰,才能体会出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凝聚的精气神有多么巨大。一刀一刀自然连贯,不容差错不能回头,是形和形的一种赌注。构图似乎也有种任意的先天谐和秩序。冷冰川一米九的身高,虎背熊腰,颇有些李逵拿绣花针的意思。他说年轻精力旺盛时每天可画 8-10 个小时,绚烂的景色把画面撑得满满的,华丽得叫人眩晕。现在中年体能视力衰退,每天只能工作五六个小时,所以画面细节“在减少”,减去多余的细节、情绪,意境上追求简洁归真。“很多画家老了以后的笔墨风格都会追求简朴,一方面是体力原因,另一方面,简朴其实也难,要用最少的笔墨表达完满的意境情绪,这是艺术的智慧所在。”
冷冰川一直说,他画的是中国绘画。不管看上去多么欧化,但定位仍是中国人的诗意。他的布上纸上作品是黑白水墨的文人画底蕴,是宋画里精微致深、积染的一路。他的画题,也是精心雕琢的文字,像是创作舞台侧翼的禅修深思。他的书架上,除了画家的画册,还有罗兰·巴特、桑塔格,还有宇文所安。闲暇翻书时,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是他最喜读的类别,两种最相异最遥远的阅读往往是他艺术创作的拐角,从这拐角出发,他可以观察、发现、讲述一切。
冷冰川最近的新作,是一组女性墨刻系列,灵感源自张爱玲的《小团圆》。为此他买了很多图文资料,堆了满桌满椅,看到有启发的文字或图像,就剪下来贴在一块大白板上。这组创作自有格局,不必完全囿于小说所述,主人公一些生平细节,有些成了画面的背景,有些成了画中的点缀。猫、蛇和骷髅,是画中频繁出现的意象。30 多年来,冷冰川的创作主题总是青春、情欲和死亡,“上千上万种女性主题,只归有这样一种岁月的美和它的幻灭”。无论画面如何繁华绚烂,画中人如何青春逼人,角落处总有一只骷髅头在张望这一切,正如蒙田所说: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如何面对死亡。
这些年,冷冰川每年回国住几个月,其余时段在巴塞罗那创作。回国时杂务缠身,不善交际的他总觉得莫名烦躁,无法创作。只有在异域陌生平静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寻到并享受内心种种本真的创作。
画家也分刺猬和狐狸。有的画家能画很多风格,有的画家则用一辈子画一张画。冷冰川是画家里的刺猬,他的刺像他的朴素性情一样,刺在那里,留下了人清澈、良善的风格化的痕迹。参观他的书房画室,当他的墨刻“小团圆”的第一位读者,即便是世界末日也觉得心安。
B=《外滩画报》L=冷冰川
B:在欧洲旅居游学多年,对你影响最大的西方画家有哪些?
L :有些庞杂。我愿意想起的是那种有点笨拙,有点顽固,挣扎又直指性灵的作者。那种不顾一切地真诚(似乎真诚又解决不了问题的),矛盾又难以辨识的作者,才能持久吸引我。比如塞尚、弗兰克·奥尔巴赫、培根、基弗等等,塔皮埃斯和巴赛洛这两个巴塞罗那画家对我有直接影响。
B:对你绘画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或是文学批评家是谁?主要是哪方面影响?
L : 80 年代初,一本介绍欧美现当代诗歌、文学创作理论的书给了我最早的觉悟。当时所有被禁止的东西都能被我幻想成个人的自传体风格创作。现在已没有创作禁区了,但独立原则、坚持、内心真实的诗意表达还是创作中最重要的。对我有影响的人太多了,我记不清了。创作里的任何“胡说八道”都是我喜欢的。我向往(创作时)技巧和精神的胡说八道,但我也留神谁在倾听这胡说八道,谁倾听这样的内心。
B:你平时在哪里买书?
L:楼下有个很好的大书店(LA CENTRAL)还有 30 米外的“现代美术馆”书店,可以找到最新的画册。圣安东尼市场每周日有旧书市,可以淘到有气质的老画册。
B:最近在看的书是什么?
L :今年为了一个创作读了些传记和小说。今年绘画任务重,只能读些相关文字。闲散时读来读去还是罗兰·巴特、桑塔格和约翰·伯格⋯⋯
B:有没有什么书会不停拿出来反复读?
L :古人的笔记体,现代西人的哲学笔记、随笔类。能随时随手放下的书我都想重读,而且书越薄文字越平常我读得越认真。只不过现在遇见一本“平常”的书也需要代价了。
B:看电子书多还是纸本书多?
L :没看过电子书。电子信号不是发给我的。爱纸书的人受到无知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