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陀山》 圆陀山的山石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在自然的景观中,不但石头如此,树冠也大多如此。画家在写生中把这些圆形树冠也画成了山石,又经过艺术的“酿化”、积累和提纯,山石树木等都趋向于“圆”的意象,在有意识的夸张强化下,最终表现出了画家心中的山水。画面左侧,是数幢黛瓦粉墙的民居,房屋皆成几何形构图,具备浓郁的装饰意味,给观者造成“熟悉的陌生”之感,带着隐逸的人生理想,恍若隔世。
《疏雨淡烟图》 这幅作品画面构图简单,笔法简练,山石的结构随着五莲山的山石特点而又加以强化营造。整个山峦和周围环境则染画成绿色色调,山与天空灰蒙蒙浑然一体,使人联想起夏天雨后山峦的景象。 画面注重意象的表现和形体的造势,表现手法趋向于大势、大块面、大布局,一组组大的山石整体排列,没有去做细微的布局与刻画。而看似随意的几棵树木和点缀其间的山间流水以及几簇芭蕉,随意勾勒而成,山石的柔静、疏朗、散淡之气,正是画者心态的暗示。
《承载》 图为画家在韩家营子海口写生时的所见。海口从大海延伸到一条河的河口,河与海交汇处的浅滩上停放着几只渔船,船上和周围散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有几只海鸥飞过。 在构图上,画家有意把两只船平摆在一起,组成画面图式的整体感。在这整体中,画家又有意识地去强化它。平面形态的船上所需的是不同工具,有的重叠,有的单独地摆放。船周围的塑料漂子等物体,组合成形态各异又富有变化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画家为了制造心中的场景,有意识地改变了原来的物象形态,以及所处的位置。通过这些意象的强化,画家完成了出海间歇一个场面的组织重构。
《静静的锚地》 画家简介:丁原禄,山东日照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没骨画画院副院长,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师从姜宝林等著名画家,多年来一直以山水画知名,近年更以水墨渔船系列著称。作品曾被文化部选送至奥地利、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先后二十几次入选“中国体育书画大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长江颂’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届中国美术家《翰墨飘香》作品提名展”、“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等全国大展,并多次获奖。
画家丁原禄在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中,倡导“旧”笔墨与新形式结合的艺术理念,运用传统笔墨构建现代图式,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新题材,营造新意境,彰显出鲜明、浓郁的新气象。
丁原禄的山水画笔墨取法范宽、龚贤诸家,大都以灰调子统领画面全局,反复运用皴擦、渲染、积墨、点染等技法,产生苍茫混沌、凝重敦厚的艺术效果。其画面层层累积,而能笔触松动透气,色调淡雅冷峻,又不失山林的苍润和蓊郁。但他的图式却又独特,笔墨亦有区别。细究起来,画家是从传统的“程式”中走出来,然后又回归到了自己的感性之根。
他的渔船系列同样运用了积墨法,层层积染,圆润厚重,较好地表现出了山东日照海边渔船粗笨古朴的造型特征。那些排列的渔船、缠结的缆绳、集束的罐子或漂子,组合成相当于山石累累的形状,留白的海水则相当于山间的烟云流泉。因此他的渔船系列既有类似山水画的整体气势,又有木制渔船的具体细节,通过平面中的排列、构成、重叠,形成了画面冷静、疏朗的节奏,进而表现出海边渔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成为艺术审美的载体。
著名画家姜宝林先生曾褒奖说:“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题材、新感受,并能夸张、强化、构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几年来所画的渔船系列最具特色,是我见到的画海船题材的佼佼者。”丁原禄的渔船和山水系列作品以新的题材、新的意境、新的笔墨与新的形式,为当代中国画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