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之佐证,地球演化之辞海,就是古生物化石。
伴随着赏石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生物化石收藏。古生物化石属于五大观赏石之一,是众多收藏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更是国内外收藏的热门,它不但是专业考古的必然物证,也是诸多博物馆的重点馆藏。它所包含的文化性、历史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远胜其它奇石藏品,除了科研价值,古生物化石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天津就有一位专门收藏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收藏家——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根石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井志民,他收藏古生物化石上千件,品种几乎涵盖所有古生物化石门类。针对古生物化石的收藏问题,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化石乃观赏石中高端收藏
有着多年收藏古生物化石经历的井志民认为,化石收藏就像古玩中的青铜器收藏一样,是观赏石中的高端收藏。“化石能让我们获得地质信息、古地理信息、古环境、古气候信息及沧海桑田的变迁等知识,它所包含的文化性、历史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远胜其它奇石藏品,是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理论基础。除了科研价值,化石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也逐渐受到重视,不过因其形成条件苛刻,历经年代久远,能保存至今的化石很少,而其中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就更属凤毛麟角。因此,化石可谓观赏石中的高端收藏。”井志民告诉记者,虽然时下有着千万大军的赏石界对化石收藏的兴趣与日俱增,不过也存在收藏者认知水平不高和盲目收藏等问题。
“化石是蕴涵着丰富地质信息的‘科学宝库’,可见化石收藏也是科学收藏。要让自己的藏石更有价值,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就要用科学的视角,理性的思维去认识理解化石,更新观念,不要盲目跟风。”井志民说,伴随收藏热的升温,化石科普工作尤为重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国人接受化石科普、参与收藏,进而了解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自然,增强保护地球资源意识。这些科普工作已经得到了中国化石委员会等机构的重视,他们也在通过开展科普和出版专业书籍等形式介绍古生物化石知识。”
井志民说,鼓励化石科普、收藏对整个中国观赏石行业都有积极意义。“化石科普、收藏不单对国内爱好者大为有益,更可促进国际化石交流。因国情不同、文化差异、艺术观念不一样,国际上(除日、韩、东南亚)一些国家对我国传统的赏石艺术理念还不太认识、接受,对一些奇石兴趣不高。而他们的矿晶、化石收藏却很普遍、交流广泛、水平较高。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现实,破除陈规拓宽视野,让中国赏石行业在国内外都能顺利发展,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化石造假地下交易待治理
化石是观赏石中的一大类,化石所特有的文物价值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保护我国古生物化石,2011年1月1日,《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井志民表示,条例的实施,使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真正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使古生物化石的发掘、收藏、市场、出入境行为等都有了法律规范。但在民间,一些古生物化石的非法挖掘、交易行为仍屡见不鲜。
井志民说,这种由私下挖掘交易产生的利益链危害极大。“首先是挖掘者不敢公开挖,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这些人大多数缺少专业知识,因利益诱惑,他们的挖掘几乎都是掠夺式的,对资源的破坏性很大。而购买者也没有正常的渠道获得所需化石,由于没有公开的市场,大多数是明里暗里半地下交易,缺乏透明度,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井志民表示,由于化石知识不普及,没有公开的市场,缺少公开的交流平台,导致化石收藏领域乱象丛生。“一些化石贩卖者唯利是图,或以次充好,或以假充真,使很多人上当受骗,又因化石禁止买卖,买假者往往不能投诉索赔,只有自认倒霉。由于历年化石市场封闭,缺少科普交流,不用说业余爱好者,就连某些专业媒体也不辨真伪。比如将造假的化石当珍品刊登报道,还有的违背基本常识,不能真实地阐述化石概念,错误描述化石成因和形成过程等,不知误导了多少人。有些贩假者就利用这些报刊杂志的报道公开销售自己的假化石,实在害人不浅。更有甚者,某些企业、个人展馆,不是真心喜欢收藏化石,而是为了经济利益,利用传媒,包装炒作自己,他们往往用世界之最,中国之绝来标榜自己,他们瞒天过海障人耳目。其他行业造假要被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而化石造假却一路通畅,无人追究。”井志民告诉记者,目前这些乱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如果任其发展,对化石研究收藏都极为不利。
化石收藏保护重点在民间
井志民建议,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国家考古、科研等项目有保障的前提下,酌情开放古生物化石市场,让供需双方公开交易。有了公开的市场,就能加强监管,避免和减少黑交易,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收藏要求。对于化石保护,也应是全民性的。科研部门和工作人员应承担起向老百姓进行科学知识宣传的义务,靠科普提高全民科学观念,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化石,提高人们对化石的认知度,不然再珍贵的化石放在眼前也不认识,更谈不上保护了。井志民说,“在以前就出现过用震旦角、珊瑚等化石当普通石材切割盖房,用恐龙蛋化石砌墙垒猪圈,用象、犀、三趾马等骨化石当药材粉碎加工的情况,这都说明国人化石知识的匮乏,也应看到化石科普的重要性。”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允许、鼓励个人收藏化石,不能认为私人收藏就不是保护。井志民认为,化石被收藏后,在收藏者的精心和得当的保存下,减少了自然界的风化,水毁和流失。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自然遗产和资源,从广义上讲个人收藏也是国家收藏。国内外许多珍贵化石标本也都是从民间征集来的。化石的发现偶然性很大,许多化石可遇不可求,只靠国家和科研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开采不可预知的古生物化石也不太现实,很多珍贵古生物化石往往是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被发现,收藏、保护化石,重点应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