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明本是学理工科的,由于对美术的爱好,逐步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徐州画院的专业画师。在艺术创作上,他好学勤思,不拘泥于陈规戒律,涉猎颇广,既承继传统,更多方探索,兼南北之精,融东西之髓,收获颇丰。作品雄者不霸、逸者不薄、满者不乱、空者不乏,各自统一,绝不雷同,皆抒自内心深情,富时代气息。
花鸟之中见传奇
王广明的画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他是一个执着而真诚的人,同样,他的画也执着而真诚。他努力克服传统的表现模式、审美情性,大胆创设新的境界,以自己的绘画语言步入了当今人才济济的花鸟画坛。他的画如一股股充满生机的山泉,汩汩地流淌。
天资聪慧 拜师名门
王广明出生在徐州,受家庭的影响,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我母亲的舅舅是著名的花鸟画家阎秋华,他在天津画了40年的画,在我小的时候从天津回到了徐州,母亲领我去他那里学画,可以说阎秋华是我的第一位老师。”在长辈的引导下,年幼的王广明开始临写芥子园画谱,遍访名家,开阔了视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历代名家绘画的学习研究。为了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绘画,把南北画派的技法了然于胸,王广明对于近现代花鸟画名家的文章及作品,都细细品读。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没钱买书,他就经常跑到书店或是借书,受到很多挫折。如今,王广明回忆起过去那段历程,感觉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蜜。
在艺术的道路上,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悟性,王广明的绘画技艺很快就有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其画作受到了当代花鸟画大家喻继高先生的欣赏。1960年,王广明看到出版社的一幅工笔花鸟画,非常喜欢,于是便给喻继高寄了一封信,此后两人便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喻继高也经常帮助他矫正画稿,亦师亦友。在随后的日子里,王广明很好地将老师的艺术特点融于自己的创作中。被誉为陈之佛先生的隔代门生和于非闇先生的再传弟子。或许,这是王广明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立足时代 推陈出新
王广明的花鸟画借鉴传统,注重生活感受,敢于突破古人。“宋画注重写实,作品文化内涵深厚。尽管当时画家的文化素养相当高,掌握有很好的表现技法,但从时代背景上,那时的思想观念与现在有很大差别,我们需要更好的艺术方式。这个时代呼唤着新的艺术大家出现。”
工笔画与写意画相比有着独特的技法。“画家都想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写意画可以很好地表现激情,工笔画也可以,但节奏要慢一些。工笔画家要通过缜密的构思、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酝酿,分步骤,逐步完成创作。创作的过程需要将深邃的感情、激情融在心中,然后像蚕一样逐渐地吐出丝来,最终把一幅作品完成。”王广明表示。
艺术离不开对生活的表达,花鸟画同样如此。“花鸟画创新很难,用来表现生活也不容易。时代不同,如果泛泛地表现生活,画作就会缺少深刻性。画家要学会动脑筋,能从现实生活中敏感地发现美的东西,找到自己创作的角度。”王广明告诉记者,艺术家离不开这样的追求。
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中,王广明最喜欢《英雄无悔》,这幅作品的底色是红色,画中的墓碑上站着两只和平鸽,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一般来说花鸟画是很难表现出战争场面的,而王广明研究的特殊绘画技法,巧妙而生动地再现了一幅以花鸟为主题的战争画面,可谓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东西融合 南北一体
“把时间放在绘画本身,坚持东西为用南北一体的创作理念,它是所有艺术的创作发展规律。”这是王广明一贯坚持的信条。
王广明坦言,在艺术创作的方向上,李可染先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我很注意李可染先生发表的文章和作品,他是‘东西为用 南北一体’理念的集大成者。”王广明的许多作品是依据李可染先生的绘画思想来创作的。”这其中最具代表、最独特的一幅作品就是《万里春光映彩霞》,这幅作品中孔雀的羽毛从不同角度观看其变化,可‘见’金灿灿的光芒,仿佛一只真正的孔雀站在你面前,栩栩如生。王广明正是利用了西方的光影、色彩等技法,大胆创新,展现了传统花鸟画艺术新的风貌。
如今,从事艺术几十年的王广明,不仅在绘画技法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而且还发明了多种绘画专利:“当代绘画要和古代的绘画拉开距离,要和国外的绘画拉开距离,所有的绘画都是和时代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在绘画工具和材料上的创新也是时代的需要。”商报记者 隋永刚
王广明
又名王明石,字太一,号化石楼主,1942年生,江苏徐州人。他现为中国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中国工笔画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没骨画画院院长、新东方书画研究院院长,曾接受闫秋华、喻继高、俞致贞、田世光、郑乃光、潘絜滋、李可染、王朝闻等先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