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慧
踏着深深的积雪,我们走进莫斯科市中心一座半旧的公寓楼,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西多罗夫的工作室就设在这里。工作室在公寓楼顶层,近100平方米的两间大工作室都装有玻璃天棚,数十只日光灯管布满半面墙,这样不论昼夜,室内都可保证同等亮度。相比之下,公寓一隅仅占20%面积的卧室和生活区域则显得逼仄,绘画在这位老艺术家生命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已是耄耋之年的西多罗夫,苍苍白发却不掩矍铄精神。他请我们在一张俄式的木背沙发上落座,风趣地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来这里,坐的也是这张沙发。”
一生探索 创造传奇
俄罗斯在世的艺术家中,能取得西多罗夫如此之高成就的已是凤毛麟角。西多罗夫是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苏联人民艺术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曾担任俄罗斯美协主席20余年,现为独联体国家国际画家联盟主席、俄罗斯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教授。他的画作被俄罗斯国家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等俄罗斯多家博物馆以及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中国、日本等国的博物馆或个人收藏。但他依然笔耕不辍,为指导学生、参加美术界的活动而奔忙。他常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一生探索,永无终点。
西多罗夫就是用一生的探索,创造了俄罗斯当代风景画的传奇。他的作品,几乎没有记录历史大事件的惊心动魄,没有聚焦时代大主题的波澜壮阔,甚至没有描绘高山大川的雄奇险峻。他的数百幅作品都紧紧围绕着俄罗斯乡村的平静生活与风光,如田园诗般的简约、流畅、恬静而明亮,如生活之歌真实、亲切、生动而鲜活,像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深邃的生活真谛。
画作传神 如诗如歌
创作于1954年的《听奶奶讲故事》,留住了多少人的脚步:一个脚穿毡靴、身穿白衬衫的男孩儿与戴着白头巾的奶奶坐在火炉前,炉膛里的火烧得通红,男孩儿入神地听奶奶讲童话故事……在俄罗斯乡村,几乎每一座小木屋里都会有这样一只火炉,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会有一幅这样温馨的画面。创作于1957年的《在温暖的大地上》,引来多少会心一笑:一位妇女在把篮子里的秧苗插进地里,一旁观察的小女孩儿穿着粉红色的连衣裙,戴着白色小头巾,光脚站在田里……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小女孩们急匆匆脱去厚厚冬装,去享受春天的陶醉与欣喜跃然纸上。类似的传神之作还有《五月的小雨》、《秋千》、《阳光明媚的日子》等。创作于1964年的《白雪》,表现出俄罗斯独有的色彩:白雪占据了2/3的画面,在通透的小树林中,一个小村庄坐落在小山丘上。一位俄罗斯评论家说,只有在俄罗斯才会有如此大片的白色,才会有如此的宁静,只有如此技艺高超的画家才会用最简洁的方式、最完美的结构和最准确的色彩将画面呈现给观众。这幅作品已被俄罗斯最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收藏。西多罗夫是俄罗斯当代最杰出的写生画家,他作品中的木屋、木棚和地平线,轮廓清晰;树木、雨、雾、落日、土地、河流,栩栩如生;就连天空和云彩都如此丰富传神……
西多罗夫的画作如诗如歌,他在创作时心中真的有诗吗?当我们向老人提出这个问题时,西多罗夫点头一笑,说道,诗歌在他的生命中占很重的分量。他讲起一个故事:“5岁的时候,我住在俄罗斯中部农村的奶奶家,冬天坐在白色的火炉旁,就用黑色的炭条在上面画了一只公鸡。奶奶随口哼出一段诗歌:‘这是我那小小的城镇,白雪覆盖着小村庄,小村庄里有个顽皮的孩子……’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啊,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诗歌。不仅俄罗斯的诗人普希金、叶赛宁等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我也非常喜欢。”说着他用俄文朗诵了李白的《静夜思》。他说,这首诗很短,很简练,却准确表达了人的真挚情感,虽然是1000多年前写的,但直到现在,即使是外国人,读着也能动心。我读它就好像看到:夜晚,月光洒在雪地上,作画时心里就有那样的感觉。还有一首唐诗《春晓》,语言多美,多动人。这就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心中共有的美好感情。
热爱大地 传播希望
西多罗夫说:“诗与艺术是一致的,就像手心手背,都是对世界的热爱和表达。我喜欢人们说我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最高荣誉),不是因为这个头衔多么响亮,而是因为我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就像中国诗人杜甫也是出生在普通人家一样。我出生在俄罗斯中部的乡村,我热爱这片土地,是土地养育了所有的人,一代代人传承着对土地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各个民族都是一样的。”
20世纪的俄罗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政治动荡,民族承受了太多苦难。而出生于1928年的西多罗夫,作品中表现的是那么平静美好的意境,二者是怎样的关系?是对这些苦难的逃脱还是超脱呢?西多罗夫听了我们的提问,用杜甫诗《春望》做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显然,这是他自己的解读,他指着身后一幅画作,你看那辽阔的天空、广袤的土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那些一时的纷争又算得了什么?他说,艺术与个人的经历、时代有联系,但每个人的表达各有特点。我就是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人民光明和希望,而不是时代的阴暗。我来自普通农民家庭,知道普通人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在家乡这样美丽的事物面前,艺术家难道不该表达心中的美感吗?
俄罗斯著名散文家阿纳托利·洛果夫曾这样评价西多罗夫: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记忆中保存童年时代的那种阳光和欣喜,西多罗夫不仅没有悲伤,甚至连忧郁都没有,有的只是喜悦和欢乐。这缘于俄罗斯美妙绝伦的大自然和俄罗斯大地上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他的作品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首绘声绘色的长诗,像西多罗夫这样高尚又富有诗意的艺术家在我们身边还从未出现过。
可喜的是,西多罗夫已经多次到过中国,从北京到哈尔滨、从天津到山西,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并在山西美术学院亲自授课。他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也发现中国有很多热爱他的艺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