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爱好古玩收藏的人一样,张宪绂对瓷器的收藏兴趣也是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说起瓷器的收藏艺术,张宪绂首先介绍到,年代久远的瓷器按照其先后出现的顺序,可以分为原始瓷、高古瓷和明清瓷。在陶瓷发展史上,又数明清瓷占有着重要地位,因为明清时代的瓷器不仅集中国千百年来陶瓷优秀工艺传统之大成,还注意吸收周边国家的精华以融会贯通。
2003年,张宪绂在木石镇一村民家中偶然发现一对梅瓶。张宪绂知道,梅瓶宋时称“经瓶”,为盛酒用器,造型变化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梅瓶在我国自宋元时期起,各地瓷窑就均有烧制,后期特别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据该村民介绍,这对梅瓶是他们家祖传下来的。张宪绂细心观察后发现,这对梅瓶的瓶身呈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瓶体呈修长形。凭经验,张宪绂初步判断这对梅瓶应该产于清朝康熙年代。一番讨价还价后,张宪绂花600元从村民手中将其买下。近期,已有同行愿出8000元人民币从张宪绂手中买走,“这可是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珍贵的古玩!”爱好收藏的张宪绂面对买主,丝毫没有动心。如今这对梅瓶已成为张宪绂最心爱的收藏品之一。
攀谈中,张宪绂又提到了一句古玩收藏中的行话——“包浆”。他解释道,“包浆”就是指瓷器历经岁月磨砺后具备的表面光泽。这种光泽可能是源于把玩者的手触摸,衣物、皮肤的经久摩擦,也可能是源于天长日久的土埋水浸。他刚入门时,由于缺乏对器物“包浆”等识别常识的判断经验,就曾有过“打眼”(上当)的经历,那可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随着收藏阅历的不断丰富,如今的张宪绂已成为经验丰富的瓷器收藏行家。近年来,他几乎每月都要到诸如北京、上海、长沙、岳阳等地的古玩交易市场去浏览一次。每趟出行不仅可以让他及时了解到各地的瓷器收藏行情,还可以顺便从各地带回自己看得上眼的器件。如今,他手头已收藏有东汉时期的盘口瓶、明清年代的青花、粉彩等多件古玩。
除了上述“淘宝”方法以外,张宪绂还喜欢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信息。去年年底,他通过互联网发现一汉代“魂瓶”,一番网上交流后,他与卖方以1000元的价格成交。对方将“魂瓶”邮寄到滕州时,张宪绂打开一看,“魂瓶”不堪路途颠簸,已经碎掉了。将此情告诉卖家后,对方很友好地将1000元钱悉数退了回来。自那以后,张宪绂依然喜欢并信任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就在前几天,张宪绂在网上又看中一个两晋时期的盘口瓶,卖主在无锡,要价7000元。有了上次邮寄破损的经历,这次张宪绂专程赶到无锡,查看实物后,最后以6000元的价格将那只青釉色的盘口瓶带了回来。
“收藏瓷器是我的兴趣和爱好,愿更多人的能了解和喜欢瓷器,并在其中找到各自的乐趣。”这是张宪绂发自内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