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中国新富阶层的品位已经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比如他们对豪车、名酒、定制服装的热情,连欧洲的绅士们在赚钱的同时,也不忘讽刺一把中国来的金主的粗鄙。当然,国内新富也是三天两头让人议论一番,比如艺术圈就常常说煤老板只会买画美女的写实油画之类。其实,所谓好品位也是“山寨”来的欧美中产阶级趣味,不见得怎么好,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强求一致显得有点可笑。
再说,就艺术品的鉴赏来说,中国的新富藏家的确没有多少经验。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仅仅才20年历史,中国的富豪阶层差不多是最近10年才逐渐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
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北京拍卖场上最活跃的,要么是海外的收藏家、经纪人,要么是国内收藏界的“行内人”、“老玩家”,进入的企业家也称不上大富大贵。
等到2003年前后,艺术品市场才随着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暴涨而变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才吸引来国内富豪阶层越多越多的关注。对这些有着强烈投资意识的新型收藏家来说,艺术品是一种投资品,他们在乎的是买进卖出可以获得利润。当然,艺术品的装饰作用也非常明显,这是高级品位的象征之一,就像昂贵的名车、别墅一样。
这和书本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收藏家有巨大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收藏家往往出身世家大族,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他们怀着保存艺术精品、文化命脉的热情,收集各种书画、钟鼎、清玩,还会研究藏品的来历和评定风格的高低。这类型的收藏家在现代中国也不乏其人,最著名的是已故的王季迁和王世襄两位先生。
不过,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买卖艺术品是一种投资,从九十年代后期大家热议的浙江人炒画到现在富豪的入场,这都是第一驱动力。
这也是全球性的趋势。以前在欧美,医生、会计师等中产阶层专业人士是很大的一个收藏群体,但是随着九十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膨胀和新兴国家财富阶层的崛起,从金融、资源行业发财的新藏家增多,他们喜欢用重金在拍卖会这样的公开市场购买高价艺术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艺术品当作一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品。不少文化人,甚至包括从艺术品市场的暴涨中获利不菲的艺术家都对新富藏家有抱怨。在他们看来,新入场的富豪艺术品位太差,而且买进卖出的频率太高,似乎是艺术品市场中的危险分子。但事实是,他们的确出了钱,这一点才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