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身就是个传奇。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是津门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1985年,曾在一次见义勇为中被歹徒捅伤血流如注深度昏迷。接下来的10年,为治愈刀伤留下的后遗症,他从富翁变成了靠卖画为生的穷人。进入新世纪,带着病痛的他创下苦画7天7夜未合眼的画画纪录,导致旧病复发,实施了第二次大手术,这才保住了性命。2002年,已画了10年锦鲤的他因偶然间的一个梦而使自己名声鹊起……他就是董宝生,现为中国国画院高级研究员、天津北斗书画院院长、天津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收藏于他而言,更多是为书画创作服务的。
为画好画而爱上收藏
从小酷爱书画艺术的董宝生,早年师从著名画家杨德树,后又得书画大师孙其峰及诸位书画名家指导。眼下尤擅画鱼,其笔下锦鲤栩栩如生,灵动跳脱。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书画大展,并捧回大奖若干。不少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及书画爱好者收藏。
事实上,在别人收藏董宝生画作的同时,他也在收藏着各类古玩玉器、紫砂壶及书画作品。然而,与多数藏者追求藏品“名头儿”、年代、升值潜力不同,董宝生搞收藏完全是为书画创作服务。“上世纪80年代,我就已经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收藏起了古玩玉器、字画,后因迷上茶道,又玩起了紫砂壶。坦白讲,收藏对于我来说并不为了升值赚钱。譬如一些不喜欢的纹饰、图案,再有价值我也不会入手。或者换句话讲,藏品的艺术之美才是最吸引我的。毕竟作画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而这些灵感很大程度上取材于收藏品。比如一件瓷器上的花纹,对绘制人物服装很有借鉴性;再比如一幅字画藏品的整体构图,对我的创作也非常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董宝生说。
在董宝生看来,收藏与书画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收藏还能在陶冶情操之余,提高画家的审美能力,拓宽创作思路。他坦言,绘画这门艺术学无止境。往往在刚完成一幅作品时很满意,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存在诸多缺憾。且随着画技的不断提高,这种感觉便愈发强烈,会让人觉得越画不足的地方就越多,于是就越要不停地汲取、改进。
画工好坏是入手标准
董宝生近年来的藏品多半以画作、书法作品为主,除笔会互赠得来外,但凡他自己入手的,皆以画工好坏作为衡量标准。
“要想画好画,首先得苦练,以我为例,每天至少要完成一两幅作品。另外还要多看前辈们的作品,分别归纳出特点和优点,然后再通过临摹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所以,多收藏些画工高超的佳作对于自己技法的修炼很有帮助。应该讲,画家应该在继承、学习中不断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达到让观者在不看落款的情况下就能知晓出自谁手的程度。”在长时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修炼中,董宝生的锦鲤作品早已自成一派。与其他画鱼者分几笔勾勒不同,他笔下的鲤鱼皆为一笔定型,然后略加点缀,施以灵动神态。就这样,一条条锦鲤便瞬间涌出笔端,“活”在纸上。
先后画过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的董宝生,为何对画鱼情有独钟呢?这还要从他儿时的爱好说起。据他讲,自年幼起他便对昆虫、动物感兴趣,且亲自养过很多,自然在练习画画时信手用它们作“模特”。“比如我画的《百虫图》扇面,基本上都是我经常看见甚至养过的动物。在观察清它们的形与神以及每一个动作细节后再下笔,这样一来画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这对画鱼也很有帮助,毕竟画动物的思路都是相通的。而之所以最终选择画鱼,很大程度上是鱼象征着吉祥、富贵、喜庆。”董宝生直言,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在绘画艺术上不断进步,为此,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虽病痛缠身,却为梦想依旧激情不减。
努力做正能量收藏家
2个多小时的采访,董宝生最频繁的动作便是揉搓腹部。由于28年前的一次见义勇为,让他在大难不死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肠、胃、肝局部粘连。为此,几十年来,他每天都要花上10个小时,不停地揉搓腹部以帮助消化。除了身体的折磨,当初他辛苦创业积攒下的百万家产也变成了一笔笔高昂的医药费。尽管如此,这位血性男子却依然本性不改。在病痛缠身的情况下,又先后多次见义勇为。除此之外,他还把扶危济困当成自己的责任。从汶川地震义卖捐款到书画助残助孤,诸多公益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他的身影,光荣誉证书就已堆满整整三个抽屉。
董宝生说,他要用实际行动努力做个具备“正能量”的收藏家、画家。“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因为见义勇为、从事公益事业而后悔。因为它们带来的精神富有令我非常知足。我时常想,当愈来愈多的人都能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并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困境中的人,那么社会上的‘正能量’就会愈积愈多,我们的生活也就更和谐了。”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尤其在当今社会,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见义勇为,不顾小我利益慷慨扶危济困者更显珍贵,但这位始终将正义深埋胸中的狮子座男人却做到了,他用行动传递出阳光般的“正能量”,更书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