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瑜
我30多年时间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拓片和古书籍。现在,我年近70,既担心保护不力被盗,又害怕风蚀虫蛀了这些字画和书籍。我希望有专业人士出手保护这些深具传统文化价值的宝贝。
——刘清和
刘清和大爷家住渝中区某社区。他这么多的字画、书籍、拓片从何而来?它们真的价值连城吗?4月初,记者来到刘大爷家中,一睹老人的这些宝贝。
痴迷收藏
耗资千万收藏古书字画
走进刘大爷的家,记者见到,300多平方米的屋子,书籍、字画就占了近200平方米。
屋子四周的书架堆满了书,中间摆着一张长约6米、宽近2米的书桌,这是刘大爷的画台,闲时老人还喜欢画画。
书架前挂着张大千的《墨荷图》、齐白石的《贝叶工虫图》、黄胄的《鹰笛》等。刘大爷打开一只箱子,悄悄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名家字画,他收藏了150余幅,其中有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清朝宫廷画家禹之鼎、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等人的作品。
“还有宝贝。”刘大爷从书柜里取出一沓破碎的纸张来。他透露,这是《汉石经残字》,这样的碑帖拓片汉学家最多收藏有8000字,他手里就收藏了5000余字。
随后,刘大爷又抱出6本民国时期用草纸装订成册的《居延汉简考释》。他告诉记者,据查资料,这样的译本全国仅有400册,他手里就有9册。刘大爷说,他现在藏书达7000多册,好多书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我办公司挣钱,他搞收藏花钱。”刘大爷的老伴称,丈夫收藏古书字画30余年了,耗资1000万余元。她告诉记者,刘大爷好多东西也是第一次拿出来示人,她之前都没看过。
人称“废纸”
他请专家鉴定藏品真伪
这些古书字画真那么珍贵吗?刘大爷告诉记者,有亲友见后称,哪来那么多真迹哦,多半是赝品。更有人说,他收藏的都是一屋废纸。
为考证自己的藏品价值,刘大爷花去近200万元现金,购买千余册各类书籍来学习、查询。为《翰墨聚珍》一书,老两口专门坐飞机赶往上海购买;一本《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花去3000多元,刘大爷一点不心疼。
刘大爷拿出两本《鉴定证书》,一本是齐白石的《贝叶工虫图》,北京市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鉴定为真迹,具有收藏价值;一本是清代宫廷画家罗福文的《山水人物》,原国家博物馆[微博]资深研究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蒋文光鉴定此画用笔精到、细腻,是人物画中的精品,十分珍贵。
今年3月,刘大爷收藏的《嘉陵江上》参加了重庆巴渝文化馆展出的“名家书画中的重庆”展览。该画是中国美术改革派四大家之一宗其香1943年在重庆创作的。业内人士指出,十二纤夫象征百折不挠的民族抗战精神,这幅画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应在100万元以上。
想建博物馆
让宝贝发挥应有作用
刘大爷这一屋子“废纸”一下子价值连城,很多人慕名而来,欲出高价购买他的古书字画。
然而,刘大爷拒绝了。30余年收藏,耗资千万元,他为啥舍不得把这些字画、书籍“变现”呢?难道还要等待身价翻番?
“收藏它们不是为了钱!”小时候,刘大爷家收藏颇丰。文革时期,老人亲眼目睹了这些宝贝被付之一炬。老人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只要手头有钱,就要收藏古书字画。
上世纪80年代,刘大爷提前退休后,就一心扑在了收藏古书字画上,这一干就是30多年,期间遭到很多人嘲笑、质疑。
刘大爷袒露心迹,他收藏古书字画,就是要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尽一点力。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宝贝一直在他的书房里“睡觉”,他打算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让这些古书字画为传承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看着这些陈旧的拓片、书籍和字画,刘大爷告诉记者,他有两个担忧,一是怕时间久了,这些东西遭虫蛀;二是这些宝贝值钱了,怕被贼惦记。老人希望自己的这些宝贝能得到专业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