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忆赵无极先生:在浙江美院讲习班的日子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藏界人物 >> 忆赵无极先生:在浙江美院讲习班的日子

忆赵无极先生:在浙江美院讲习班的日子

作者:佚名      藏界人物编辑:admin     

  新华社记者 张建新 吴 刚 段菁菁

  4月9日下午,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一时间,国内外人士纷纷对这位世界级画家的逝世表示惋惜。记者日前对曾接受过赵无极先生指导的弟子们进行了采访,他们回忆了1985年赵无极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开设绘画讲习班的逸闻趣事。

  赵无极与浙江美院

  赵无极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渊源,不仅仅止于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杰出的校友。中国艺术评论家水天中曾在文章中写道:“1985年是中国美术界出现许多新人新事的时代,其中有一件事意义深远,但似乎并没有在当时就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就是赵无极绘画讲习班的举办。”上世纪80年代初,赵无极、刘国松等海外华人艺术家就曾到访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最先传递了世界上绘画观念的新信息。

  1985年5月,赵无极在母校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共有来自全国8所美术院校的27人参加。虽然这次学期比较短,但参加讲习班的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绘画界的佼佼者,意义非常深远。赵无极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他这一生只有这27个学生。

  如今近30年过去了,参加那次培训班的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孙建平回忆起来,却依然感觉历历在目。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孙建平认为,赵无极是中国人在海外取得最大成就的画家。他博采欧美绘画流派精华,融会东西方所长,受到世界艺坛的推崇和颂扬。

  孙建平说,赵无极讲课最大的特点是“边画、边改、边教”。讲习班伊始,赵无极就表示,在油画方面中国人老是照着国外的风格画,应该从中国传统作品中吸收营养,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点也是赵无极对参加此次讲习班学员最大的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陈海燕也是讲习班的学员,“当年,同学们怀着试探的心情,冒昧地提出了希望画外国模特儿的愿望,没想到,赵先生欣然答应,请他的外国夫人当模特儿。”陈海燕至今清晰地记得当年他夫人身上的小红背心,赵无极由此展开了关于色彩和整体观察事物方法的讲解。

  当时的讲习班成员之一、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赵先生的讲习课将一种融汇中西的艺术实践和观念带入了中国。他是‘往来于现代与传统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使者’。”

  “每个人的作品都要有他自己的脾气”

  孙建平回忆,赵无极曾经要求参加讲习班的人形成自己的绘画之风。他不断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我们班上有27个人,就有27种脾气。我希望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他自己的脾气”。

  孙建平指出,赵无极不但鼓励学员要创造出自己的画风,还要求绘画作品应该有他自己的生命。一次在人体写生课中,有位学员试着将模特画成3个形状相似的绿色人体,大小渐变,一字排在画面上。赵无极看过之后风趣地说:“你想吓一吓我啊!”他认为,基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到的观察力,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严格要求和对艺术规律性学习的勤学苦练。

  孙建平说,在教学中,赵无极总是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情感表达,给予不同的指导。讲习班间隙,教室里总会自然地出现一个圈子,学员们蹲坐在赵无极身旁与他认真坦率地交流。赵无极的语言极其朴素和实在,但他所发表的看法往往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不止一次地说道,艺术家最重要的是真诚,绘画应该诚恳、忠厚,画家也必须有这样的品格。

  治学精神:“绘画是一生的事情”

  谈及赵无极的治学精神,孙建平说:“赵先生的一生都是在绘画中度过的。”

  据他回忆,赵无极在讲学班期间曾有一番关于画家治学精神的谈话。“绘画是一生的事情,要像做和尚一样:不停地画,一天都不能停。我能够生活,我要画画;我不能生活,我也要画画。”

  赵无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有一件小事让孙建平至今记忆犹新。讲习班上课之余,有一次他有幸陪同赵无极到绍兴东湖游览,船至中途遇一山洞,由于常年水浸的影响,洞口附近的墙壁上出现了许多颜色奇特的斑纹。赵无极对此深感兴趣,拿出相机不停地拍摄,以充当绘画的素材。“可见,赵先生虽然是画抽象的,但他所画的东西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孙建平至今仍深有感触地表示。

  唤醒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书记、副主任章晓明是当年“赵无极绘画讲习班”的助教。他坦言,在赵无极学习班一个月的时间,对他日后的艺术思想、绘画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从学画开始一直是套用前苏联写实主义的模式,所有教学理念基本都在这个框架内。”章晓明记得第一堂课时,同学们还是按过去的方式画,画得很紧、很死,结果赵先生一上来就用木炭把他们画的全部抹掉。“在习作中,他会说,你这块画‘死’掉了,要怎么‘救活’呢?他其实也不讲怎么救活,就是给你调颜色,一刷,颜色就活起来了。”章晓明说,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呼吸”,人要呼吸、画面要呼吸,色彩也要呼吸,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这正是“赵无极绘画讲习班”的一个“野心”——不仅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艺,而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从而成为能够从事自由创作的艺术家。

  “赵先生回巴黎之后,还不断和我们联系,每年寄书寄贺卡,还送了中国美院版画系很好的印刷机器。”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回忆说,赵先生叮嘱他,母校需要什么他就提供什么。“他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我的艺术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根,离不开母校对我的培养,在杭州的这段生活是我永生难忘的。”

  故人已逝。如今,赵无极先生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学院的作品《无题水墨》正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的“大师与庙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展”展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