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竹的故乡,自古以来,竹就象征着祥瑞和谐、高风亮节、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的文人画家最早的竹子情结大约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王子猷的“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王彦松是一位豁达的谦谦君子,始终保持朴实、勤奋、执着的秉性,为人为艺坚持此点。他自幼师从潮汕著名画家学习中国画,擅长画竹、松、山水,其作品注重笔的动态、墨色的变化,运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大自然——竹、梅的意境及灵动的气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于他对竹子情有独钟,“观竹之皆动吾情,倾之笔端成吾画”。他从八大山人的冷逸、石涛的恣纵、郑板桥的清奇,在博大精深的笔墨空间中汲取营养。前人之长,师法取之;个人之悟,笔端扬。
墨竹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由于仅仅是用笔墨线条来表现其神韵,故尤见其艰深高难,令许多画者望而却步;或者终其一生不得要领,要想超越古人而独创一派,更是难上加难。王彦松自幼爱竹画竹植竹于庭院,生活在竹林环抱之中,与竹相濡以沫,似乎竹之精灵已融入其身。他多次下江南,登天目观竹海,去武夷写青竹,赴四川杜甫草堂、东坡故里,寻求竹之神魂。万里行路,搜尽奇峰,眼界大开,心胸也得到陶冶。他认为只有游刃于自然非自然之间,才能创作出心竹神通的作品,只有我心为我,自有我在,才能驰骋于书画之王国。在传统中创新,在继承上发展,为此他常常食寝两忘,殚精竭虑,冀盼能写出生动的个性之竹。
古人言“画乃心声、画如其人”,品画格可察画家之性情操守,从王彦松画作中不难看出他的真性情。他好读老庄之书,以古人心境处今时,以圣贤的方法鉴道器。纸上的风光,笔端的气韵都是性情与心灵的传写。这一切使他的心神得以远游在广阔的大自然之中,使其艺术事业扎根于丰厚的沃土。愿他融天机于自得,会众妙于一心。 北京商报记者 隋永刚
王彦松
出生于广东省,松风阁阁主。现为北京九洲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扇子艺术学会艺术创作中心一级创作研究员、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在国内报刊发表,在国内外大型画展中展出,并被中国香港、泰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艺术机构收藏。